三更半夜的三更,“三更半夜”中的“三更”指的是几点
三更半夜的三更很多人都想知道,那么,就有必要说一下了,古时候的“三更半夜”中的三更是现在的几点?和三更半夜中的三更指的是几点?三更半夜的三更的内容,让大家更深入了解“三更半夜”中的“三更”指的是几点,来了解了解。
三更半夜的三更:三更半夜中的三更指的是几点
三更半夜中的三更指的是:23点到第二天1点。
“三更又被称为子时,指的是一天23点到第二天1点这段时间。
古代的时间为12时辰,也就是十二地支,分别对应十二生肖,而一昼夜分为一百刻,晚上有四十刻,首尾共有五个节点,统称为五更。”

关于中国古代时间记法:
古代的时间为12时辰,也就是十二地支,分别对应十二生肖,而一昼夜分为一百刻,晚上有四十刻,首尾共有五个节点,统称为五更。三更又被称为子时,指的是一天23点到第二天1点这段时间。
古代的时间并不是现在的24小时计时法,而是12个时辰,也就是十二地支,分别对应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时辰则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且一昼夜分为一百刻,晚上完全属于夜晚的有四十刻,每十刻为一段,首尾共有五个连接点,统称为五更。一更也等于现在的二个小时,从晚上七时开始起更。
三更半夜的三更:“三更半夜”中的“三更”具体指的是几点
更点———古代把晚上戌时一刻作为一更,亥时三刻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更,丑正二刻为四更,寅正四刻为五更。

晚上子时整作为三更,三更就是半夜,而三更天则是三更附近,也就是在天的晚上11点到第二天凌晨1点。
在古代大城市设有“鼓楼”,小镇或是乡村大宅院有“更楼”,每夜有值班更夫(巡视兼报时仆役),按时辰从更楼走出巡视一番,一路击鼓报时。今天在个别偏远乡村,仍然有以打鼓或是敲木梆来“打更”报时的。

十进制是自然而然的选择,因此早期的历法、时间才用了十进制。阴阳五行历,属于十月太阳历;十时辰制,则是时间的十进制划分。在十时辰的使用早期,选择了若干关键性的自然现象、生物反射、生活习惯作为时间的节点,帮助人们认知时间。到后来,才逐渐转变为使用数字、或天干等代码来表述。
据《隋书.天文志》,白天的五个时间节点为:朝、禺、中、晡、夕;夜晚的五个时间节点为:甲、乙、丙、丁、戊。夜晚的五个时间节点,逐渐转变为夜间安全巡逻时的附加授时节点,称为五鼓、五更,一直延续到清末。

随着佛教的传入,印度的一日六十的分法传入中国,与十时辰制配合使用,形成了更点制。常用表述方法有x筹y点、x鼓y点、x更y点。x筹y点,反映了十时辰制在历算中比十二时辰制更便于筹算。钟鼓楼授时,通常鼓声为更、钟声为点。古代城市实行宵禁,定时开门、关门,早晨开城门时间并不是太重要,因此人们通常会注意到非常频繁的钟声;晚上关城门时间则需要关注(不注意就得睡城里大街上),因此净街鼓(起更)必然是关注焦点。注意点的差别,衍生了一个词汇“晨钟暮鼓”。

三更天:如果23点还不睡或23点才睡,对身体损伤很大,因为子时是最养气血的时辰,这时的睡眠对修复全身气血十分关键。经常熬夜晚睡的人会发现身体老得快,头发白得早、掉得多,甚至牙齿不坚固、耳鸣头晕等,这些都是气血亏损导致的。
三更半夜的三更:“三更半夜”中的“三更”指的是几点
把晚上子时整作为三更,三更就是半夜,而三更天则是三更附近,也就是在天的晚上11点到第二天凌晨1点。
中国古代直至本世纪初,没有钟表之时,城乡都很流行夜间打鼓报时。
大城市设有“鼓楼”,小镇或是乡村大宅院有“更楼”,每夜有值班更夫(巡视兼报时仆役),按时辰从更楼走出巡视一番,一路击鼓报时。今天在个别偏远乡村,仍然有以打鼓或是敲木梆来“打更”报时的。

扩展资料:
十二时辰制:
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二十四时辰制。
宋代以前,测量时间的是铜壶滴漏,一把钢尺插漏壶中,水平面上面,x时后y刻,一目了然。宋代发明了水运仪象台,齿轮带着托牌小人从门后经过,时辰小木人初现、时辰小木人正位两个标志就好判断了。
后来出现了时正,时正即时辰牌正位,比如:子初、子正、丑初、丑正、寅初、寅正、卯初、卯正、辰初、辰正、巳初、巳正、午初、午正、未初、未正、申初、申正、酉初、酉正、戌初、戌正、亥初、亥正,共二十四时,和西式的二十四小时完全一致。
三更半夜的三更:“三更半夜”中的“三更”是几点
古人将夜里的时间还分为更和点。一夜等分为五更,一更也等于现在的二个小时,从晚上七时开始起更,一更指七时至九时,二更指九时至十一时,三更指十一时至次日凌晨一时,四更指一时至三时,五更指三时至五时。

古人把一昼夜分为12个时辰,用12地支表示,每个时辰等于现代的二个小时。古时与现时对照:子时从夜间十一点到次日凌晨一点,丑时从一点到三点,寅时从三点到五点,依此类推,每隔两小时分别为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戊时、亥时。

“更天”前最大的数字是五,是指三时至五时。“打更”、“更夫”、“更楼”各词全由“更”字而来。我以前谈过,中国古代一昼夜分十二个时辰,亦即两个小时一个时辰。白天人们可看太阳、日晷或计时的“铜壶滴漏”之类东西判断时间,夜晚则不知时间了,于是由专人看着“铜壶滴漏”,按照时辰打鼓告诉民众。

古人规定,逢戌时(约合现在晚上七点至九点钟)开始,叫做“起更”,也就是“一更”;二更是亥时,即合现在夜晚九点至十一点钟;三更是子时,即夜间十一点至凌晨一点……五更是最后一更,已到寅时,即黎明前的三点至五点钟了。
这样大家可以推算出,“半夜三更”说的确实是夜已至半。人们说“起五更”也不难理解,是赶大清早起床了。
以上就是关于三更半夜的三更,“三更半夜”中的“三更”指的是几点的全部内容,以及三更半夜的三更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