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石家庄晋州市:历史与现代交织的魅力之城
一、晋州初印象
晋州,这座位于河北省中南部偏西的城市,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它地处河北省会石家庄市东部,是石家庄市代管的县级市。其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在区域发展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
晋州东与辛集市相邻,两市之间的交流合作频繁,共同推动着区域经济的发展。东北方向紧靠着深泽县,两地在文化、经济等方面有着深厚的渊源。西北方向,晋州隔滹沱河与无极县相望,悠悠的滹沱河水见证着两岸的历史变迁。西边,晋州与藁城区紧密相连,在产业互补、资源共享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西南方向,晋州与赵县接壤,共同谱写着区域协同发展的新篇章。东南一隅,晋州与宁晋县毗连,为区域的融合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不仅如此,晋州在京津冀地区的交通网络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石黄高速、石衡高速、石济高铁、石德铁路、307 国道等交通干线横贯市域,如同一条条动脉,为晋州输送着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这些交通优势,使得晋州与周边城市的联系更加紧密,为人员往来、物资流通、经济合作等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二、悠悠历史,岁月留痕
晋州的历史源远流长,犹如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在岁月的长河中徐徐展开。早在春秋时期,这片土地上便诞生了鼓国,作为白狄族建立的小诸侯国,鼓国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了独特的印记。它的存在,见证了当时的政治格局与民族融合。
时光流转,战国时期,晋州的归属经历了多次变动。起初,它属于中山国,后又先后成为燕国、齐国、赵国的领地。这种频繁的变更,反映了当时战乱频繁、各国势力此消彼长的时代特征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晋州境域划归巨鹿郡,开始纳入大一统王朝的版图,接受中央政权的管辖。
西汉元始二年,晋州境内设置了下曲阳县、临平县、安乡县。这些县的设立,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治理,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东汉建武四年,临平、安乡二县并入下曲阳县,仍属冀州刺史部巨鹿郡。此后,在三国、西晋、东晋时期,晋州的行政区划虽历经调整,但始终保持着与周边地区的紧密联系。
北魏时期,下曲阳县改称曲阳县,属定州巨鹿郡,郡治也迁移到曲阳县(今晋州鼓城附近)。这一时期,晋州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为区域内的重要地区。北齐时,曲阳县被省入高城县(今藁城市),但晋州的历史脉络依然延续。
隋代,晋州的行政区划再次发生变化。开皇十六年,析高城县置昔阳县,同年又析昔阳县置廉平县;十八年,昔阳县改为鼓城县,属廉州。大业初,廉平县并入鼓城县。大业二年,鼓城县改属赵州;九年,又改属高阳郡。这些频繁的调整,反映了隋朝统治者对地方管理的不断探索和完善。
唐代,鼓城县先后隶属赵州、深州、廉州、定州、恒州。在这一时期,唐朝的繁荣昌盛对晋州产生了深远影响,晋州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等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文化也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五代十国时期,鼓城县属镇州,虽历经政权更迭,但晋州人民依然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传承着历史的文化。
宋代,鼓城县属河北西路真定府。此时,晋州的经济继续发展,特别是在农业和手工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元太祖十年,晋州正式设立,治鼓城,辖鼓城一县。此后,晋州的行政区划虽有调整,但晋州作为一个重要的行政区域,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稳定下来。
明朝,晋州仍属真定府,辖安平、饶阳、武强三县。在这一时期,晋州的经济、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城市建设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清朝雍正二年,晋州升为直隶州,辖无极、藁城二县;雍正十二年,又改为散州,属正定府,不再辖县。
民国时期,晋州经历了多次行政区划的调整。1913 年,晋州改为晋县,属范阳道;1914 年,改属保定道;1928 年,直隶省改为河北省,晋县直属河北省。1937 年,晋县属河北省第十督察区。抗日战争时期,晋县的行政区划更是复杂多变,为了适应抗战形势的需要,晋县先后被划分为多个抗日政权管辖的区域。
1949 年 8 月,晋县改隶石家庄专区。此后,晋县在新中国的领导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1956 年,无极县龙泉固划归晋县;1958 年,晋县与深泽县合并为晋深县,后又并入束鹿县;1961 年,晋县重新设立。1991 年 11 月 30 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晋县,设立晋州市(县级),由石家庄地区行政公署领导。1993 年 6 月,石家庄地区和石家庄市合并,晋州市由石家庄市领导,至今未变。
三、地理风貌,自然馈赠
(一)地势平缓,平原广袤
晋州地处河北省中南部偏西,属于华北平原的一部分 ,全境皆为平原地貌,地势平缓开旷,宛如一块平坦的大地毯,向远方延展。地表呈现出由西北向东南缓缓倾斜的态势,这种细微的倾斜,塑造了晋州独特的地形轮廓。市境西北边缘源头海拔 45 米,而市境东南的鲁家庄海拔仅 35 米,相对高差 10 米,自然坡降约为 1/2000 。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滹沱河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如同一把大自然的刻刀,几十次决堤改道,对晋州的地貌产生了深远影响。古河道呈树枝状在晋州市内分布,形成了大片近东西向延长的沙洼地、沙丘和缓岗 。这些独特的地貌特征,不仅是大自然的杰作,也见证了晋州岁月的变迁。
如今,地质多为潮土、褐潮土和少量风沙土。由于人类长期的活动,近地表沉积物的层理多已不明显,而深部层理却依然完整清晰,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古老故事。经过多年的农田基本建设,晋州的地面愈发平整,为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然而,境内主要古河道遗迹仍依稀可见,它们宛如大地的脉络,成为晋州独特的地理印记,吸引着众多地质爱好者和游客前来探寻。
(二)气候宜人,四季分明
晋州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各具特色。
春季,晋州大地从沉睡中苏醒,气温逐渐回升,但空气较为干燥,多风的天气较为常见。此时,偏南风频繁光顾,带来了春天的气息。晴朗的日子居多,降雨相对较少,这种气候条件有利于春耕春种,农民们在田间忙碌,播下希望的种子。
夏季,晋州迎来了炎热多雨的时节。初夏时,天气干热,阳光强烈,仿佛要将大地烤焦。而到了盛夏,东南风带来了丰富的水汽,高温、高湿、多雨的天气特征明显。充沛的降雨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分,此时的晋州大地,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秋季,是一个美丽而宜人的季节。初秋多连阴雨,给大地带来了一丝凉意。随着时间的推移,中秋天高气爽,天空湛蓝如宝石,气候宜人,让人感到无比舒适。此时,正是农作物收获的季节,金黄的麦浪、红彤彤的果实,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晚秋时,西北风逐渐增多,天气晴朗少云,但降温速度较快,提醒人们要及时增添衣物。
冬季,寒冷少雪是晋州的气候特点。盛行的西北风,从北方带来了寒冷的空气,使得气温较低,湿度较小,降水也相对较少。整个城市被寒冷笼罩,大地仿佛进入了沉睡期。但在这寒冷的季节里,晋州的人们围坐在温暖的火炉旁,享受着家庭的温暖,也为来年的生活积蓄着力量。
这种四季分明的气候,为晋州的农业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年平均积温基本能够满足一年两熟的耕作制度需求,使得晋州成为了重要的农业产区。丰富的光照和适宜的降水,孕育出了众多优质的农产品,如闻名遐迩的晋州鸭梨,在这样的气候环境下茁壮成长,以其独特的口感和品质享誉全国 。
四、经济发展,活力无限
(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晋州的经济发展态势强劲,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并驾齐驱,共同勾勒出一幅繁荣的经济画卷。
1. 纺织产业,织就辉煌
纺织产业作为晋州的传统支柱产业,犹如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在晋州的经济版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目前,晋州拥有纺织企业 800 余家 ,这些企业规模不等,涵盖了从纺纱、织布到印染、服装加工的完整产业链。它们的主营业务年收入超 133 亿元,为晋州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走进河北新大东纺织有限公司,现代化的生产设备有序运转,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机器,一片繁忙景象。这家公司成立于 1998 年,是全国知名的专业牛仔面料生产企业。公司从德国、英国、瑞士等国引进先进的浆染联合机、剑杆织机等设备,技术精良。其年产各种高中档牛仔布面料 2500 万米,产品 70% 出口到欧美市场。在国际经济危机的冲击下,新大东凭借技术创新,研发出 3000 多种高、中档适合欧美市场的牛仔面料,畅销海外,提升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
为了推动纺织产业的升级,晋州积极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纺织服装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汇聚了 2 家高校、21 家企业的力量,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发力。河北佰斯特纺织有限公司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公司成立了纺织品种研发中心,专注于蚕丝类纱线的研发。为了生产出高质量的蚕丝产品,技术团队需要根据原料特性,精确控制生产车间的温度、湿度,以 0.01 毫米的精度调整生产机器内部配件的隔距。经过不懈努力,佰斯特成功推出蚕丝系列产品,打开了高端市场,先后获得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等荣誉 。
2. 农产品深加工,变废为宝
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在晋州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众多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它们涉足水果罐头、蔬菜加工、肉类制品等多个领域 。走进河北鹏达食品有限公司的农产品加工车间,工人们正在熟练地进行玉米加工。这里生产的玉米罐头等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畅销,还远销海外。而河北雄瀚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则建成了北方最大的果品深加工科创中心,引进意大利制冷、真空系统和德国的真空冻干技术,具备果品预处理、速冻、真空冻干等生产能力,主要生产速食、无添加和轻养生产品 。
这些企业通过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将原本普通的农产品转化为高附加值的产品。晋州的鸭梨经过深加工,制成了梨汁、梨罐头等产品,不仅延长了鸭梨的保存期限,还提高了其经济价值。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农业增效,还带动了农民增收。企业通过收购农民的农产品,为农民提供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同时,企业的发展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了众多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实现了顾家与增收两不误 。
(二)新兴产业,蓬勃兴起
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晋州的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也如星星之火,呈现出蓬勃兴起的态势。
在先进装备制造领域,晋州积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培育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企业。这些企业专注于高端装备的研发与制造,产品涵盖了智能机械设备、精密零部件等多个领域。部分企业自主研发的智能机器人,能够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物流配送等领域,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 。
生物医药产业也在晋州迅速崛起。博伦特药业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代表企业之一,公司的研发中心汇聚了一批专业的技术人才,他们专注于新型医药中间体的研发 。研发人员们日夜奋战,通过无数次的实验和探索,不断攻克技术难题,致力于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药物。目前,公司已经取得了多项研发成果,部分产品在市场上获得了良好的反响,为晋州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
节能环保产业同样在晋州崭露头角。一些企业专注于研发和生产节能环保设备,如高效节能的污水处理设备、空气净化设备等 。这些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企业、城市污水处理厂等场所,为改善环境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一家企业研发的新型污水处理设备,能够高效去除污水中的有害物质,使处理后的水质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有效解决了污水处理难题 。
五、文化瑰宝,熠熠生辉
(一)历史遗迹,诉说过往
晋州的历史遗迹承载着这座城市千年的记忆,宛如一部部无言的史书,静静诉说着往昔的辉煌。晋州古城墙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它始建于元代,周长约 2253 米,宽约 7.6 米,见证了无数的风雨洗礼和朝代更迭。尽管历经岁月的侵蚀和战火的摧残,部分城墙依然屹立不倒,向人们展示着它坚韧的身姿。站在古城墙遗址上,抚摸着古老的砖石,仿佛能感受到当年的金戈铁马和繁华喧嚣。城墙上的古炮台遗址,虽已斑驳,但依然能让人想象到曾经的防御场景,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沧桑。
魏征公园同样是晋州历史文化的璀璨明珠。这座为纪念大唐贞观名相魏征而建的公园,占地面积 7.2 万平方米,于 1994 年 10 月开始建设,1996 年 10 月一期工程完工并正式对外开放。公园以魏氏宗祠为主体,采用独特的斜线多轴设计手段,融合了湖光山色、小桥流水、亭台楼榭等元素,营造出南北融合、古今一体、小中见大的美妙意境。园内的建筑全部为仿唐古式建筑,飞檐斗拱,气势庄严。魏征祠内陈列着魏征作为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的事迹,通过彩色壁画、雕刻以及名家书写的牌匾、楹联等形式,生动地展现了魏征的一生。
走进魏征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大的相苑牌坊,全木结构,飞檐斗拱,气势恢宏。牌坊上石家庄市书法家路继舜的题词 “相苑” 以及两侧的 “祥临”“泽瑞”,笔力雄健,俊逸潇洒。沿着园内的小径前行,载舟湖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其中。载舟湖占地 28 亩,仿西湖而建,呈葫芦形,湖内种植着荷花、睡莲等植物。夏日,荷花盛开,清香四溢,让人不禁想起魏征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的名言。湖的右侧是千秋金鉴大殿,因魏征被世人誉为 “千秋金鉴” 而得名。大殿内供奉着魏征像,周围陈列着他的谏言以及相关故事的彩色壁画,还有《谏太宗十思疏》《述怀》等著述的抄录,让人们能够系统地了解魏征的思想和功绩 。
(二)非遗传承,匠心独运
晋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晋州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晋州官伞作为河北地区唯一以伞为名的民间舞蹈品种,历史悠久,别具特色。它发源于晋州市境内的故城、槐树、东宿和城关一带,最初是古代统治者为炫耀权威、地位而设置的礼仪,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流传到民间,成为民间婚丧、做寿等场合的重要执事和相互赠送的重礼 。
相传在隋朝末年,魏征在故里耕读时,对官伞进行了倡导和精心编改,使其更适合乡村百姓使用。盛唐贞观之后,官伞逐渐在民间流行开来,人们通过举着带有不同含义的伞具,用各种蹦蹦跳跳的动作来表达情意。到了清代,晋州出现了许多以表演 “官伞” 为业的专业戏班,他们四处卖艺,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一定程式的舞蹈节目。
晋州官伞的基本动作包括碾、拧、夹、转四类,通过巧妙的协调,形成了和谐完美的艺术风格。“碾” 时,舞者脚步稳健,动力腿脚跟落地后迅速将重心转移到脚掌,并向外用力碾动;“拧” 则是在碾动后,主力腿变为动力腿吸起,双腿夹紧,膝盖朝里拧,同时上身保持稳定,形成独特的反向拧动姿态;“夹” 是吸腿落地后双腿夹紧,身体挺直,展现出挺拔的身姿;“转” 主要体现在肩部,双肩反向转动,增添了舞蹈的灵动性。表演时,官伞的队形变化多样,常见的有 “绕八字”“大圆圈”“龙摆尾” 等,极具观赏性 。
为了让晋州官伞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晋州的文艺工作者们付出了不懈的努力。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张月肖,从 2012 年开始,与同伴们深入挖掘整理晋州官伞的音乐,重新编排舞蹈动作,加入了许多符合现代人审美和舞蹈表现的元素。她不仅自己熟练掌握了官伞舞蹈的男步动作,还积极投身于传承工作,深入学校、养老院等地进行教学和演出 。目前,晋州官伞在晋州市实验小学、晋州市第七中学设立了训练基地,并被纳入校本课程,培养了一支 800 余人的小演员梯队,为这一非遗项目的传承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 。
除了晋州官伞,晋州的木偶艺术也别具一格。晋州木偶戏历史悠久,表演形式丰富多样。木偶造型精美,制作工艺精湛,每一个木偶都栩栩如生,仿佛被赋予了生命。演员们通过细腻的操纵技巧,让木偶在舞台上活灵活现地表演各种动作,或唱、或跳、或打斗,生动有趣,深受观众喜爱。在表演过程中,演员们需要通过手中的丝线,精准地控制木偶的头部、四肢等部位,使其动作流畅自然,与剧情完美融合 。
冀中小曲同样是晋州非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旋律优美,歌词质朴,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冀中小曲的演唱形式多样,有独唱、对唱、合唱等,内容涵盖了劳动、爱情、生活等各个方面。演唱者们用原汁原味的乡音,唱出了晋州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在过去,冀中小曲常常在田间地头、村落庭院中传唱,成为人们劳作之余的精神慰藉。如今,经过传承人的努力,冀中小曲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登上了更大的舞台,让更多的人领略到了它的独特魅力 。
六、特色景点,流连忘返
(一)自然景观,赏心悦目
晋州的自然景观犹如一幅幅绚丽的画卷,让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晋州植物园便是其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占地面积广阔,宛如一座绿色的王国,坐落在晋州市动漫产业园区 。踏入园内,仿佛进入了一个植物的世界,珍稀植物琳琅满目,种类繁多。漫步在园区的小径上,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沁人心脾。四季花开不断,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花卉争奇斗艳。春季,樱花如雪般飘落,桃花嫣红似火;夏季,荷花亭亭玉立,向日葵向着太阳绽放笑脸;秋季,菊花千姿百态,桂花香气四溢;冬季,梅花傲雪凌霜,为寒冷的冬日增添一抹生机。
这里不仅是植物的天堂,还是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园内设有各种游乐设施,如游船项目,游客可以泛舟湖上,欣赏周围的湖光山色,感受微风拂面的惬意;儿童游乐场里,孩子们欢声笑语,尽情玩耍,释放着无尽的活力 。无论是家庭出游,还是情侣约会,晋州植物园都是绝佳的选择。
晋州的风景名胜区同样美不胜收,拥有令人叹为观止的山水风光。这里的山峦连绵起伏,绿树成荫,山间云雾缭绕,仿佛仙境一般。沿着蜿蜒的山路攀登,一路上可以欣赏到各种奇特的岩石和茂密的森林。登上山顶,俯瞰四周,壮丽的景色尽收眼底,让人心旷神怡。景区内还有清澈见底的溪流潺潺流淌,溪水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粼粼波光。溪边,五彩斑斓的野花竞相开放,吸引着蝴蝶和蜜蜂翩翩起舞。游客们可以在这里徒步旅行,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也可以选择野餐,在山水之间享受美食,与家人朋友共度欢乐时光 。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这里更是绝佳的拍摄地,每一个角度都能拍出令人惊艳的照片,记录下大自然的美丽瞬间。
(二)人文景观,韵味无穷
晋州的人文景观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如同一部部生动的史书,向人们诉说着过去的故事。晋州博物馆是了解晋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它是一座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馆内藏品丰富多样,涵盖了古代瓷器、青铜器、书画、玉石等各类文物。这些文物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历史的光芒。
走进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件精美的唐代白釉瓷器,它造型优美,线条流畅,釉色洁白如玉,展现了唐代高超的制瓷工艺。旁边的青铜器,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保存完好,其独特的造型和精美的纹饰,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在书画展厅,一幅幅名家书画作品陈列其中,或笔墨豪放,或细腻婉约,让人领略到不同的艺术风格。博物馆还通过场景复原、多媒体展示等方式,生动地再现了晋州的历史变迁和民俗风情,让游客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晋州的悠久历史 。
晋州的古村落宛如一颗颗遗落在岁月长河中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这些古村落保存了许多古朴的传统民居和建筑,它们的建筑风格独特,承载着晋州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走进东里村古镇,仿佛穿越回了过去。石板路两旁的古民居错落有致,青瓦白墙,飞檐斗拱,展现出浓厚的历史沧桑感。这些古民居的建筑工艺精湛,木雕、石雕、砖雕等装饰精美绝伦,每一处细节都蕴含着古人的匠心独运。在古村落中漫步,还能感受到浓厚的乡土气息。村民们热情好客,保留着传统的生活方式。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到传统的农耕文化,品尝到地道的农家美食,感受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
李家庄村则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是红色文化的重要承载地。解放战争时期,晋察冀野战军、第四野战军曾驻扎于此,罗瑞卿、杨成武等将领曾在此暂住指挥作战 。如今,李家庄村建成了红色文化一条街,晋察冀野战军育英学校纪念馆、罗瑞卿故居纪念馆、杨成武故居纪念馆、拥军纪念广场等都坐落于此。走进晋察冀野战军育英学校纪念馆,一份 “北京军区育英小学校概况” 复印件(原件保存在山西省太原市档案馆)记录了学校建校初期的艰苦情况。1947 年底至 1948 年初,李佩卿一行六人带着三百元边币的学校开办费和一枚公章,来到李家庄村筹建学校。当时办学条件简陋,大家白手起家,因陋就简。在军民的共同努力下,1948 年 4 月,学校正式开学 。
如今,李家庄村的红色文化传承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村里建成了多个红色纪念馆,吸引了来自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学习。2023 年 8 月,李家庄学校改为李家庄育英小学,以传承育英精神为特色,定期开展 “红色故事宣讲”“红色诗歌朗诵会” 等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接受革命精神的洗礼 。
七、美食盛宴,舌尖诱惑
晋州的美食文化源远流长,种类繁多,每一道美食都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和风土人情。晋州鸭梨作为晋州的特色农产品,早已声名远扬。它已有 2000 多年的种植历史,产区位于古滹沱河故道流域晋州市境内。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孕育出了个大、果面光滑、果点小、皮薄、色佳、汁多、味香甜的独特品质 。因其果实呈倒卵圆形,近果梗处有一鸭头状突起,故而得名鸭梨。
晋州鸭梨的果肉细嫩,清白如玉,酸甜可口,素有 “落地酥碎,嚼后无渣” 的美誉。其口感脆嫩多汁,清香绵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 11.0% - 13.0% 之间,品质上乘,堪称水果中的佳品。除了直接食用,晋州鸭梨还可制成梨汁、梨膏、梨罐头等多种美食。梨膏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是秋冬季节的养生佳品 。
石磨豆腐也是晋州的特色美食之一,它将传统制作工艺与现代绿色生活理念完美结合。制作时,选用优质大豆,经过石磨研磨、渣浆分离、卤水点制、高压压制等多道工序,最终制成美味的豆腐。与现代机器制作的豆腐不同,石磨豆腐保留了大豆的原汁原味,口感嫩滑,豆香四溢 。
在制作过程中,石磨以其均匀的磨齿和缓慢的运转速度,让外界空气与磨出的豆浆颗粒充分接触,使黄豆中的蛋白质得以充分释放。石磨本身含有的多种矿物质与大豆自然摩擦,矿物质营养元素融入豆腐蛋白中,浑然一体。这种传统工艺制作的石磨豆腐,外观上块形完整,软硬适度,质地细嫩,无杂质,颜色白中略带微黄,富有弹性,散发着特殊的香味,味道纯正清香,深受当地人和游客的喜爱。无论是家常的麻婆豆腐、豆腐煲,还是凉拌豆腐,都能让人品尝到石磨豆腐独特的风味 。
八、交通便利,畅行无阻
晋州的交通网络如同一张紧密交织的大网,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也为市民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在铁路方面,石德铁路犹如一条钢铁巨龙,贯穿晋州境内,为晋州与外界的货物运输和人员往来搭建了重要通道。它不仅承担着大量的物资运输任务,将晋州的特色农产品、工业产品等运往全国各地,还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捷选择。每天,一趟趟列车在石德铁路上飞驰,载着乘客驶向远方 。
而石济高铁的开通,更是让晋州迎来了高铁时代,极大地缩短了晋州与其他城市的时空距离。乘坐石济高铁,从晋州出发,快速可达石家庄、济南等城市,为商务出行、旅游观光等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人们可以在早晨品尝完晋州的特色美食后,乘坐高铁,上午就能抵达另一座城市,开启一天的工作或游玩 。
公路交通同样发达,石黄高速、石衡高速、307 国道等交通干线横贯市域,如同一条条经济动脉,为晋州的发展输送着源源不断的养分 。石黄高速连接着石家庄和黄骅,是晋州通往沿海地区的重要通道,对于晋州的对外贸易和经济交流具有重要意义。石衡高速的建成通车,进一步完善了晋州的高速公路网络,加强了晋州与衡水等地的联系,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307 国道则是晋州与周边城市连接的重要纽带,道路上车水马龙,运输车辆往来穿梭,见证着晋州的繁荣与发展 。
市内公交线路的运营,更是让市民的出行变得轻松便捷 。目前,晋州共有 14 条公交线路,公交车辆 155 辆,这些公交线路如同城市的毛细血管,延伸到城市的各个角落,实现了城区的全覆盖,并贯通了市区通往乡村的 7 条主干道 。无论是去上班、上学,还是购物、休闲,市民都可以选择乘坐公交车。
在晋州,公交站点布局合理,500 米站点覆盖率达到 100%,市民出门不远就能找到公交站 。而且,公交车的运营时间也充分考虑了市民的出行需求,夏季运营时间为 6:30 - 19:00,冬季为 6:30 - 18:30,方便市民在早晚高峰时段出行 。此外,晋州公交还积极推出便民措施,如开通通勤公交、校园直通定制公交等,满足不同群体的出行需求。对于上班族来说,通勤公交可以让他们快速、准时地到达工作地点;对于学生来说,校园直通定制公交则为他们的上下学提供了安全、便捷的交通方式 。
九、晋州未来,值得期待
晋州,这座充满魅力与活力的城市,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蓄势待发,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迈进。
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交通网络,晋州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拥有无限潜力。在传统产业方面,纺织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业将继续发挥优势,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新兴产业如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也将在政策的支持和企业的努力下,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晋州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晋州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其宝贵的财富。未来,晋州将进一步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让古老的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文化节、艺术展览等,提升城市的文化氛围,增强市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
旅游产业也将成为晋州未来发展的重要亮点。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旅游选择。晋州将加大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整合力度,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打造更多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线路和产品。无论是追寻历史文化的足迹,还是享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晋州都将满足游客的需求,成为令人向往的旅游胜地 。
展望未来,晋州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创新的精神,不断书写发展的新篇章。相信在全体晋州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这座城市必将在经济、文化、旅游等各个领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成为京津冀地区一颗璀璨的明珠 。让我们共同期待晋州的美好未来,见证它的华丽蝶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