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英国的怪异轻机枪,配备气冷套筒的怪异武器,刘易斯轻机枪
提起轻机枪这种武器,估计大家想到的都是ZB-26轻机枪,或是大正十一式轻机枪之类的武器。毕竟这些轻机枪都比较让人熟悉,在影视作品里出现的次数也比较多。但如果说起一战的轻机枪,那就简直是群魔乱舞一样了,比如说法国的绍沙轻机枪,素以卡壳和故障频发著称。而英国装备的机枪就更有意思了,因为这款刘易斯轻机枪有个硕大的散热套筒,都能够当棍子来砸死敌人了。
说起刘易斯轻机枪的故事,就不得不提起这款轻机枪的创造者,美国陆军上校艾萨克·刘易斯。刘易斯上校在1911年根据塞缪尔的研究研发了一款采用长活塞导气式结构和转拴式闭锁结构的机枪,最重要的是这款轻机枪还是个气冷结构,在当年绝对是个性能上的突破,轻便程度远远超过了笨重的水冷式马克沁重机枪。于是我们的刘易斯上校信心满满地带着自己的轻机枪去找了军方,希望美国陆军能够接受他的机枪。
刘易斯上校信心满满,认为自己这次算是稳了,可惜很快现实就给他上了一课,美国陆军对他的机枪表示索然无味,讽刺他的武器是个毫无意义的美妙玩具。这一原因多半是因为刘易斯上校在和负责军械开发和采购的军械部部长威廉·克罗兹关系恶劣导致的。在美国陆军采购法国的M1909轻机枪时,刘易斯上校和威廉·克罗兹部长曾经狠狠吵了一架,刘易斯上校还讽刺了威廉·克罗兹缺乏眼光。如今威廉·克罗兹正好借此报复刘易斯上校,直接批评刘易斯的设计是异想天开,然后就把刘易斯上校给赶出去了。
吃了闭门羹的刘易斯上校愤怒无比,他到处游说希望美国陆军有人能够赏识他的设计,可惜当时美国陆军比较保守,无人问津他设计的轻机枪。吃了无数闭门羹的刘易斯上校为此愤愤不平,认为自己是在美国陆军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于是刘易斯上校直接在1913年选择带着他的发明退役,离开了让他伤心的美国陆军,转而选择带着自己的机枪设计去了欧洲,希望能够在那里找到一个赏识他的聪明人。(刘易斯: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刘易斯上校最后选择去了比利时开了一家刘易斯自动武器公司,并且和英国的伯明翰轻武器公司进行了联系,后者非常看好他设计的轻机枪,希望刘易斯能够改良他原始的机枪设计,让其能够发射英国的.303步枪弹(7.7毫米口径步枪弹),而不是美国的.30-06步枪弹(7.62口径步枪弹)。刘易斯本人自然无可厚非,得到英国方面赏识刘易斯几乎立刻就拿出了他的设计,也就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角——刘易斯轻机枪。
刘易斯轻机枪的战斗全重为13公斤,机枪长度1280毫米,枪管长度670毫米,宽度为110毫米,发射英国.303步枪弹,使用长活塞导气式结构和转拴式闭锁结构。如果单从射速来考虑的话,刘易斯轻机枪每分钟600发的射速算不上特别优秀,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也够用了,枪口初速也有每秒747米,有效射程800米,最大射程3200米。从整体设计角度考虑,刘易斯轻机枪仍旧是比较成功。
而它也有两个最为显著的特征,第一个特征就是它的枪管上有一个体格庞大的散热套筒,这东西的作用很简单,在刘易斯轻机枪开火的时候,将空气吸入散热套筒内部,成为帮助枪管散热的冷风,这散热套筒在当时还算是个比较先进和有趣的思路,就是让刘易斯轻机枪变得十分沉重。而另一个设计则是那个独特的弹盘了,这个设计和后后世的DP机枪颇为类似,都是在机枪中轴上方固定了原型弹盘,可内置47发.303步枪弹,开火时会有弹盘内部的轴承将子弹转入枪管击发。
可以说,刘易斯轻机枪的设计是十分独特的,别说是在后世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就算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里都属于顶级的怪异设计了。不过审美观有恙的英国人倒是非常喜欢刘易斯机枪的设计,认为这种设计非常新颖独特,于是直接采纳了刘易斯轻机枪,在整个1913年都在测试刘易斯机轻机枪的性能。而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刘易斯眼看比利时都成为前线了,就直接带着员工和部分设备撤往了英国,他的刘易斯自动武器公司也成为了伯明翰轻武器公司的一部分。
刘易斯轻机枪自然也就在这个时候成为了英国陆军的制式装备,在经过了一年的调试和改进之后,刘易斯机枪就在1915年开始广泛的装备于英国陆军。事实上,刘易斯轻机枪的性能在战场上的表现并不是特别优秀,战斗全重13公斤的刘易斯轻机枪在战场上使用很是麻烦,主要问题就在于那个散热套筒。那个散热套筒的效果也十分感人,效果可以说微乎其微,所以很多士兵干脆就把套筒拆掉了,这样还能节约点重量下来。唯独在白刃战时会有很好的作用,你可以把刘易斯轻机枪当棍子敲爆德军的脑袋,毕竟那个散热套筒足够沉重了。
但是换个道理讲,有刘易斯轻机枪总好过没有,毕竟刘易斯轻机枪的故障率还是很低的,相比于隔壁都不能完好打空整个弹匣的绍沙轻机枪,刘易斯轻机枪真可谓是良心作品。好歹刘易斯轻机枪能在战场上打的德军晕头转向,而不是绍沙轻机枪那样打一会儿就卡壳了。而美国则是刘易斯轻机枪的另一个生产大户,美国版本的刘易斯轻机枪发射的是.30-60步枪弹,也就是M1917.30轻机枪,但主要配备的是美国海军和美国海军陆战队。
这就是个非常讽刺的问题,因为美国陆军在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手里拿的都是绍沙轻机枪,等于美国陆军都没有一款能用的轻机枪。而那位和刘易斯不对付的威廉·克罗兹还坚持使用绍沙轻机枪,拒绝采纳更为可靠的刘易斯轻机枪。这样的结果就是大批的美国陆军士兵在战场上被不靠谱的绍沙轻机枪害死,反倒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端着刘易斯轻机枪在那里大杀四方。
当然了,刘易斯轻机枪也不仅仅是被用于陆军,早期的战斗机上也有刘易斯轻机枪的身影,比如说刘易斯轻机枪的MK2型,就是为了进行空战准备的,不仅拆掉了笨重的散热套筒,还准备了一个能装97发子弹的大容量弹盘。靠着凶猛的刘易斯轻机枪的火力,英国飞行员们在空中凭此击落了许多德国飞行员。此外还有修改了枪托和支架,被用于船只防御的MK3 DEMS型,当时在各种军舰上都有存在。
在二战结束之后,刘易斯轻机枪也没有轻易退出历史舞台,英国的许多战斗机和轰炸机,均使用刘易斯轻机枪作为防御武器,比如说剑鱼攻击机就采用了刘易斯轻机枪。除此之外,日本也仿制了刘易斯轻机枪用于飞机的防御工作,典型例子就是日本的九二式防卫机枪,完完全全就是刘易斯轻机枪的翻版,子弹都没有更换过的那种。而在整个间战时期的冲突地带,刘易斯轻机枪也是数一数二的优秀产品,被广泛出售于有需求的地方。
结语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刘易斯轻机枪其实也没有退出历史,比如说英国在法国战役后,就把所有的刘易斯轻机枪翻了出来,供英国陆军和国土警备队使用。在英国的部分装甲车与鱼雷艇上也都有配备。而美国海军陆战队就更惨了,瓜岛战役的时候还有很多陆战队员是抱着刘易斯轻机枪冲锋陷阵,直到1943年初才开始更换为BAR自动步枪。
可不管怎么说,刘易斯轻机枪仍旧是人类历史上的壮举,因为它所采用的长活塞导气式结构和转拴式闭锁结构直到今天,都还是世界史上数一数二的优秀设计,时至今日还有不少枪械在坚持这个设计,完全可以说是奠基了人类的枪械设计规格,而这也就是刘易斯轻机枪,对于人类的最大作用了。
参考文献:《大战中的英国轻武器》
《刘易斯轻机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