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暴利赛道,死磕一片吐司,爸爸糖靠“笨方法”闷声赚6个亿?
在竞争激烈的烘焙市场中,手工吐司品牌爸爸糖异军突起,凭借独特的经营策略和产品定位,实现了每年超6亿元的营收。从一个小众细分赛道起步,爸爸糖创始人曹国亮以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果敢的商业决策,带领品牌在烘焙行业站稳脚跟。
选择吐司:在细分赛道寻找蓝海
谈及为何选择吐司作为创业方向,曹国亮有着清晰的商业逻辑。
“面包里最大的品类就是吐司,高品刚需,我相信它以后会成为主食。”在他看来,尽管当时的中国烘焙市场全品类面包店竞争激烈,但吐司这一细分领域却尚未被充分挖掘。
国际上,墨西哥的冰堡作为全球第一大面包公司,正是以吐司为主打产品,这让曹国亮看到了市场潜力。曹国亮分析,面包与蛋糕有着本质区别:蛋糕属于纯粹的奖赏型食品,而面包则是主食与零食的结合体。
随着消费升级,中国市场必然会走向细分专业化,吐司作为面包中的核心品类,具备成为爆款单品的潜质。当时国内传统面包店中的吐司普遍存在口感不佳的问题,多为白吐司,缺乏即食性,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这既是市场痛点,也是爸爸糖的机会。
匠心工艺:让吐司更懂中国胃
为了做出符合国人口味的吐司,爸爸糖在工艺上大胆创新。
曹国亮介绍,传统工业设备制作的吐司含水率最高只能达到70%,而手工制作则能突破这一限制,实现100%含水率,从而让吐司更加湿润柔软。品牌借鉴了中式做馒头、花卷的工艺,使吐司口感更加蓬松扎实,更贴合中国消费者的饮食习惯。
曹国亮
在口味研发上,爸爸糖经历了诸多探索。早期,品牌尝试过艾草、莲子、小龙虾等新奇口味,但市场反馈并不理想。曹国亮逐渐意识到,经典口味才是市场主流。
“像麦当劳、肯德基,畅销几十年的依然是经典产品。口味要交给市场选择,爆品的关键在于能持续占据销售额的重要份额。”如今,爸爸糖专注于经典口味的打磨,确保产品品质稳定。
创业初期,曹国亮采用“多城市试点”策略,在无锡、南通启东、温州同时开设三家不同商圈属性的门店(商场、商业街、社区),最终无锡的商场店率先跑通模式。
他选择以加盟为核心扩张模式,源于对烘焙行业特性的深刻理解:“烘焙重人力,直营最大的难点在于人的管理。加盟商比普通店长责任意识更强,成功概率更高。”
随着发展,爸爸糖的门店选址策略也在不断调整。
前期依托商场的流量优势“活血养鱼”,疫情后则加大社区门店布局。目前,品牌已覆盖全国169个城市,近500家门店,其中超60%为社区店,形成了稳定的消费客群。
强强联合:构建供应链与渠道护城河
为突破手工吐司难以规模化的瓶颈,曹国亮选择与益海嘉里、盒马展开深度合作。他将工厂设立在益海嘉里厂区内,直接使用对方的粉仓,从源头上节省物流和包装成本。同时,借助益海嘉里的规模优势,申请到更优惠的电费,并通过夜间生产保证产品新鲜度。
与盒马的合作,则进一步打开了销售渠道。双方合资成立淘灯科技,不仅为盒马设计烘焙品牌,还通过稳定的订单保障工厂开机率,降低生产成本。
曹国亮表示:“中国消费者烘焙教育需要不断把价格打下来,我们要在保证品质的同时,通过模式创新降低成本。”如今,爸爸糖甚至能将同类产品价格做到3元,形成绝对竞争优势。
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后,曹国亮将目光投向海外。目前,爸爸糖在墨尔本南半球最大商场的首店正在装修,并计划与益海嘉里合资建设海外工厂。谈及出海目标,他坦言:“一个健康的企业,国内与海外市场应该各占一半。中国公司理应成为全球化品牌。”
回顾创业历程,曹国亮将爸爸糖的发展目标总结为“三个三”:3000家门店、30亿销售额、3亿利润。在他看来,这是品牌实现稳健发展的安全线。
创业成功是偶然,失败是必然。但做企业,活着永远是第一原则。从西北走出的他,骨子里透着务实与理性,既追求商业成功,也不忘用匠心打造受人尊重的品牌。
对于烘焙行业的未来,曹国亮充满信心:“中国烘焙市场目前规模在3500亿-3700亿,未来必然会有更大发展。爸爸糖要做的,就是抓住机遇,持续创新,左手供应链,右手销售渠道,曹国亮正带领爸爸糖朝着“烘焙行业领军者”的目标稳步前行。
文本来源:思路说
#面包##美食##商业大事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