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虫啉的作用和用途有哪些?农作物杀虫要掌握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吡虫啉是众多新型内吸性农药中的一种,主要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的害虫,是一种不致命的高效广谱杀虫剂。
吡虫啉对害虫的速效性非常高,甚至比大部分杀虫剂的速效性还要好,因此被大量农业生产人员使用。
但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了解在使用吡虫啉时的一些药物的特性以及使用方法和安全事项,保障作物的安全以及农药的安全性。
那么吡虫啉又有哪些具体作用和被使用的原因?

吡虫啉能防治哪些害虫?
吡虫啉对害虫的防治主要体现在蚜虫等刺吸式口器类的害虫上,如蚜虫、粉虱、蓟马等,对这类害虫有着极强的防治能力。
从蚜虫的种类分布来看,全球范围内共有1700多种,其中300多种在我国分布广泛,包括以下几种:
1. 青枯蚜:又叫做“菜蚜”,是一种生活在十字花科植物上的害虫。
这类害虫主要分为春型、夏型和秋型,春型是裸露地块里常见的一种蚜虫,一般在3月左右便会出现,其体长约为1.5-3.0mm。
青枯蚜以雄性为主,雌性的比例非常少,主要以群居方式生活在幼苗基部或者叶片下表面,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严重时会导致植物死亡。
2. 甜菜夜蛾:甜菜夜蛾主要生活在叶片上,一般以幼虫阶段危害作物的上面,可造成大片的叶片缺损或食用。
丝带多为秋季,孵化时间往往从8月底开始,一直到9月底才能完全孵化。
幼虫主要分为五个龄期,第一龄期以少量取食为主,不过如果发生大量繁殖的话,会在第一龄期就造成很大的影响。
成年后主要栖息于土壤中,因此很难找到藏匿位置,所以对于其防治多采取喷施杀虫剂的方式。
3. 卷叶蛾:卷叶蛾主要在华北和东北地区的大田中对玉米危害,在华北地区主要发生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卷叶蛾在田间数量较多,一般情况下是采用诱杀与药物双重防治方式结合进行,这样能够尽可能降低防治成本。
4. 梨木虱:梨木虱主要棲息于果树上,以其幼虫状态取食果树的叶片,从而造成果树数量的减少。
同样能够对作物造成损伤且繁殖速度很快,目前我国所发现的果木虱有20多种。
此外,我国还有一些重要农作物害虫,如稻纵卷叶螟、甜菜夜蛾等。
吡虫啉有效性的来源
吡虫啉之所以能够对以上所说的害虫有效,其主要作用机制是干扰了害虫之间运动神经系统中起到信息传递作用的化学信号。
当这种化学信号被干扰的时候,导致信息无法传达和接收,从而产生传递失灵现象,进而影响到整个身体信息交换,从而也就导致了无法做出反应为身体上的各个系统协调。
这也就是敌阵手兴起以来,大部分合成类广谱杀虫剂所采用的原理,直接干扰害虫之间信号串通通讯的桥梁,从而导致整个身体信息不能传达失灵。
吡虫啉是一种属于丁腈类氨基甲酸酯类药物,其成分最早是在1991年由日本住友化学公司发现并合成的一种新型农药。
其相比其他广谱性杀虫剂有着更高的安全性,其对哺乳动物和鸟类等低毒性,且安全残留期较短,在生态层面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

同时其内吸性较强,所以适合用于用种子处理农药,也是为了尽量降低农药对外界环境造成影响同时也能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除了可以用于农作物领域之外,还可以防治许多家庭卫生中的害虫,如蟑螂、跳蚤、虱子等。
因其速效性非常高,所以一般在用后1天即可见效,在用后2-3天内可见高效效果。
不仅如此,从药后效果来看,其药后的残留期较长,可达到高达25天。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使用方法
吡虫啉是一种新型内吸性广谱型杀虫剂,所以其适合用于进行浸种、拌种等处理方式。
也可结合做土壤使用。
对于果树及其它高杆作物,也可通过喷雾等方式施用。
注意事项
(1) 不可与碱性农药混合施用:如石硫合剂、波美液等。
因为容易出现沉淀和减少药效的现象。
所以需要先行稀释,观察有无沉淀现象,若观察到有沉淀现象则说明不相容,需要分开施用。
(2) 安全间隔期:对于作物用药后,不可立即采收,其有一个32天的安全间隔期,所以务必在明确结果后再进行采收操作,避免产生食物安全隐患。
(3) 对家禽等动物需进行避让,以免对其产生不良影响。
(4) 贮存注意事项:贮存于阴凉干燥处,并防止儿童触碰,并须密封保存,同时避免直接阳光照射等情况发生,以免影响药性。
(5) 用药时注意防护,避免接触皮肤,可带上专门的防护服进行操作,避免长时间待于密闭空间内操作,以免吸入产生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