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首位华裔市长黄锦波:1985年参与春晚录制,高唱《龙的传人》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在中国做义工,在美国做市长,能够说出“我回中国就是来服务的”这样的话,黄锦波是第一个。
他在种族问题复杂的美国,作为一个黄种人,排除万难从议员做到了市长,稳操十四年的政治权力,且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出身,总是活跃在中美文化交流的第一线,直到如今都还是美国华人世界里的传说。
这种人生际遇,可以说是全世界独一无二。
有的人爱国在嘴上,有的人爱国在心里。身边的美国华人来来走走,而对于黄锦波来说,爱国从不是作秀。

一、在美华裔小伙儿的逆袭人生
1943年,黄锦波出生于中国香港。早年丧父,家境贫寒,这就是他的人生起点。黄母将两个儿子独自拉扯大,却没有能力为黄锦波争取到更好的教育。
18岁成年之后,刚刚初中毕业的黄锦波就拿着母亲省吃俭用攒下的200美元,独自一人,登上了飞往美国的飞机。
当时的美国聚满了像黄锦波这样离开祖国“讨生活”的中国人,下了飞机的黄锦波就像是所有底层劳工一样,来到了华人聚集的洛杉矶唐人街,通过父亲昔日好友的帮助,他顺利找到了糊口的工作。

黄锦波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中餐馆做服务生。服务生的工作辛苦劳累,需要从早忙到晚,每小时1美元的工资更是少得可怜。
一段时间之后,黄锦波就意识到做服务生不是长久之计,因此,在身边同事安于现状的时候,他则是在想如何实现阶级的跨越。
在中餐厅工作,黄锦波逐渐发现,虽然大多数在美华人都因为自身文化的限制而只能从事小商品服务行业,但是也不乏有部分中国人后代接受了较高水平的文化教育后飞黄腾达,拥有了和美国人同样的社会地位。

当时的美国,医生、律师和经济学家是标准的“铁饭碗”,不仅待遇优厚,更受人尊敬。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黄锦波暗暗下定了决心:自己也要成为一名医生!
白天打工,晚上学习,有了目标的黄锦波拼搏两年,终于考入了当时犹他州盐湖城的一所药剂学院,在毕业后如愿所偿地成为了一名药剂师,并在1971年获得了犹他州医科大学的医学博士学位。

黄锦波曾经说过,自己人生的座右铭就是:“一个普通的人,只要拥有巨大的决心,就能成为一个伟大的人。”而他也正是这样做的。
毕业后的黄锦波成为了妇产科和儿科领域的专家,创立了属于自己的诊所,名声也逐渐在美国的医学界传开。
然而,黄锦波的伟大并非他自身获得的成就,而是因为他那颗接济天下的心。

从“无产阶级”到“有产阶级”,黄锦波没有忘记自己当初的辛苦,开始回报社会:在黄锦波的诊所,穷人永远可以免费检查身体,学习“心肺复苏”的急救方法。
除此之外,他还开设了私人奖学金鼓励贫困的华人学生求学,并且时常和中国社区的医生交流经验,促进了中美之间的医学文化交流。

爬得越高,黄锦波的眼界也就越广,而他也逐渐发现了一些不为人知的“黑暗面”。谈起自己当初弃医从政的原因,黄锦波说:“早些年国外媒体一些不真实的报道把中国渲染得极端贫穷落后, 在海外造成了很大的不良影响。”
一开始,黄锦波将这种歧视归结于国外媒体对中国人的不了解,所以他在上世纪的80年代末创立了“中美电视台”,用英语向当时的美国民众转播中国中央电视台的新闻、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优秀文化。

二、美国第一位华裔市长
黄锦波自编自导自演的广播节目,在当时确实收获了一些反响,改变了不少美国人对于中国的抵触情绪,并被当时的美国媒体评选为了“模范少数族裔”。
然而,黄锦波很快便发现,通过媒体来改变华人生存问题,是“治标不治本”。真正要提高华人在美的社会地位,华人就必须在政坛有“自己的声音”。

于是,在1978年的加州喜瑞都市的市议员竞选中,35岁的黄锦波第一次登上了政治舞台。
凭借着自己多年积攒的好口碑、实力雄厚的背景和热情洋溢的演讲,黄锦波连胜参赛的11位白人竞选者,成为了市议员,由此开始了自己长达14年的政治生涯。
同年,喜瑞都市的副市长竞选仪式上,黄锦波再度参与竞选,获得了大多数白人、黑人、美籍墨西哥人和菲律宾人的选票支持,两度任职副市长,成为了美国最早参政的华人之一。

1983年,黄锦波被推选为喜瑞都市的市长。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华裔市长,他的认知不仅仅是自己的成功,更是所有在美华人的荣耀。
早在他摄政之初,就有不少人因为他的血统而颇有微词,对他处处排挤,甚至在黄锦波提出一些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建议时都故意抱团反对他的提案。
黄锦波不急不躁,凭借实力说话。

成为市长后的他白天要在自己的诊所工作八小时,平时的休息时间还要在社区里进行公益活动,半夜还要处理数不完的文件,但是该承担的责任,他从来都没有懈怠。
最终,在黄锦波的带领下,喜瑞都市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在他任职之后,当地的房地产价格不仅一年之内就提升了39%,当地的税收更是节节升高,成为了全美的模范标杆,知名度大大提高。

而喜瑞都市的华人企业,更是犹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从几十家小公司变为了几百家知名企业,就连不少韩国人、印度人和菲律宾人都跟随着华人搬迁到了喜瑞都市,形成了当时美国稍有的多种族、多元化的良好局面。
可以说,黄锦波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所有反对他的人证明:中国人完全有能力担当领导者的工作!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在参政后的几十年时间里,黄锦波不仅为在美华人的利益忙碌奔波,更惦记着国内同胞们。
为了促进中美文化的交流,他前后十多次自费回国,在我国多个城市担任经济和文化顾问,为祖国发展献计献策。

有人阴谋论,怀疑他是收了美国的好处回国打探消息,又谣传他是收了高价的顾问费才“屈尊回国”,气得黄锦波发出肺腑直言:“20多年来,我至少来中国100多次,每次机票就要1000美元,你算算是多少钱?每次我都有至少28个小时在飞机上睡觉,你数数我在空中睡了多少个日夜?难道我是为了钱吗?我回来是服务的,不是来赚钱的!”
字字情真意切,令人不得不相信。毕竟,早在1981年,他就为了促进中美之间的文化交流而多次来华开办医学讲座。

而黄锦波第一次被大多数中国人所熟知,还是在1985年,也就是黄锦波上位市长后的两年后,他回国参与当时中央电视台的春晚录制。
在节目上,他代表了海外华人高唱《龙的传人》,听得无数美国游子思想落泪。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当时的黄锦波只会广东话和英文,不熟悉普通话的他为了唱好这首歌,用英文一字字标注读音,日夜联系才实现了完美的效果。

在这之后,黄锦波时常来华参加节目,2007年4月, 黄锦波又应CCTV-3“同一首歌”栏目组的邀请演唱了歌曲《我的中国心》。
当年参加春晚后,时任政协全国委员会主席的邓颖超曾经与黄锦波见过一面,感谢他为海外华人生存做出的努力,并且希望他能够照顾好海外同胞,也希望游子们能够放心回家,到祖国看看。

一番肺腑之言,从此黄锦波便将终身都投入到了爱国事业中去。
从1991年湖北遭受洪灾,到1992年的“希望工程捐款”,从1998年全国范围内的大洪灾,到1989年中美政治风波,到中国灾区援助救灾的美国官员,黄锦波虽然不是唯一一个,但绝对是第一个,也是次数最多的一个。

三、昔日第一市长现状如何
2007年的时候,广州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北京奥运会特地设立了“免费商业英语角”,黄锦波得到消息之后立刻义务加入,在冬日的寒风中一张张散传单,免费给当时的奥运会工人、海关人员、警察和医护人员培训英语。
当时就有人问过他:“作为曾经的市长,做街头发传单这种事儿会不会有点可怜。”
然而黄锦波却不以为意:“人做事不分高低,只要出发点是好的,做出来的结果对人民有益,就是高尚!我们做义工,应该发自内心,不计个人得失地为人民服务。亲自而为,自愿去做的事情更实在、更美妙、更有意义。”

现如今,黄锦波已经从市长一职上正式退休,有了更多的时间来实现自己的义工事业。
黄锦波认为,现在国内对“义工”这个概念还知之甚少,大多数人只有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才了解到了志愿者和义工,而现在许多人还是不愿意加入到义工团队中来。
“一个国家,只有义工越多,才会越文明、越富强,”而这,也正是黄锦波在生活中带头做义工的原因。

现在的他,有了更多的时间,除了日常照顾好自己在美国的新闻电台、金融地产以及医疗卫生方面的资产之外,他选择大部分时间都留在国内。
除了到全国各地宣传自己的义工文化之外,黄锦波最近常待的地方还是自己的祖籍广州。
虽然还是美国国籍,但是他还是积极为祖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添砖加瓦,现如今广州的建筑,都离不开当初黄锦波的投资。

黄锦波关心国人的物质生活,更积极倡导人们精神生活的提高。
早在北京奥运会创办之初,黄锦波就发现了国人英语水平普遍不高的现象,当时的他免费开课教授英语,当时第一节课来的人也只有40几个,连教室里的位置都坐不满。
黄锦波经过仔细分析,觉得中国人英语水平不高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由于基础教育对英语的不重视。

因此,他投入巨款,在全国范围内的高校中举办了学英语和英语口语类活动,直到现在,都会有专门的英语教授机构来请他教学。
而只要事关教育,黄锦波无论多忙,也从不推辞。
而对于想要留美的华人,黄锦波作为美国的首位华裔市长,对于人们的询问也是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

在他所写的《聚焦美国——移民美国生活现状全解析》一文中,黄锦波就针对在美华人最为关心的教育、房产和美国政策问题进行了解答,可以说是帮助无数想要赴美发展的华人指了一条明路。
如今的黄锦波已经年近80,大多数人在他这个年纪都已经功成身退,安享晚年,然而黄锦波却始终活跃在国内各个高校的义务讲座,以及各大经济和政治的专业论坛上,看上去毫无疲倦之色,且状态完全不像一个八旬老人。

黄锦波能够获得如此成就,与其日常生活中能够自娱自乐离不开关系。对于他来说,人生最大的乐事就是运动和唱歌。
早在2008年时,黄锦波就呼吁国内开展老年运动会,将终身运动作为自己的事业。
而年轻时就与刘晓庆、林青霞、成方圆、胡惠中、张瑜等名人合唱过的他,现在也时常在节目中,用自己动人的男中音重现当年自己模仿“猫王”的风范。

可以说,黄锦波的一生实在是羡煞旁人,不论是作为市长、医生、商人、企业家,他都是成功的。
然而,在这些身份之中,黄锦波自己最为喜欢的,大概还是“爱国者”这个身份。就像是他曾经说过无数遍的那句话一样:“现在我还是爱美国。但是我也爱中国!因为我的父母和祖先是中国人,我身上流着中国的血液……”这份赤诚的爱国之心,也就是他成功的秘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