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经常在班级群里被老师点名批评,家长该怎么办
当下,网络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技术的进步,也 给家校联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老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建立家长微信群来进行互动。于是,家长群里就有了很多信息,也会生出几个故事来。最让家长尴尬的是:老师在群里点名批评自己的孩子。一般情况下,老师尽量照顾学生的自尊心,在群里公开批评的现象极少发生。极少发生不等于不会发生,如果孩子经常在班级群里被老师点名批评,那么,我们的家长该怎么办呢?
对于这个问题,笔者把它分解成两个问题:1、作为家长,孩子应该怎样教育,才能不被批评?2、老师在群里点名批评,家长认为老师这样做是不妥的,应该怎样与老师沟通、让老师改进工作方法?
表扬要大声,批评要小声
对于第一个问题,也是最关键的问题,要想不让孩子被老师批评,就必须把孩子教育好,这是治本。
首先要与老师沟通,弄明白孩子究竟是因为何种原因被批评。孩子被批评的原因,最常见的不外乎三种情况:1、不认真学习,成绩很差;2、不遵守纪律,屡教不改;3、课外经常欺负其他同学,又不服从老师管教。
当弄清了孩子被批评的原因后,就可以对症下药了。家长通过说服教育的方式,对孩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必要时可以加以适当的惩戒,让孩子改掉错误或缺点。当然也可以邀请老师家访,和老师相互配合,共同商量对策。只有家长重视家庭教育了,孩子进步了,老师的批评才会减少或停止,这时候,收获更多的将是来自老师的鼓励和表扬。教育孩子,改变孩子,这是解决问题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家长在自己的孩子被批评后,一定要正面对待,不要因为孩子的自尊心和自己的面子受到损伤,就有抵触情绪。要知道,教育孩子、让孩子进步,比一时的面子丢失重要得多,面子是争取和创造来的。我们要正确认识批评,批评是老师的权利,也是老师的职责,因为批评本身就是对孩子的一种关注、一种帮助,对学生不闻不问,那才是不负责任。所以,我们理解老师的苦衷,他是恨铁不成钢呀。如果家长在家一味地娇惯孩子,舍不得批评孩子,又不让老师去批评,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在蜜罐里泡大的孩子,是缺乏抗挫折能力的,容易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定势。他们要么很脆弱、禁不起风雨,要么很任性、偏执和傲慢。在被别人批评时,家长要学会脸皮“厚”一点,也要教育孩子脸皮厚一点,这样会提高忍耐力和对批评的“免疫力”,这或许也是一种修养吧。
家庭教育很重要
再说说第二个问题,老师在班级群里点名批评学生,虽然笔者在上文中劝说家长不要太在意,要呈现出稳重和理性来,但是并不支持老师这种做法。孩子犯了什么错,老师可以批评,但应该注意场合。在家长群里批评学生,会给家长和学生的自尊心带来伤害,家长会感到很失面子,会很苦恼。因此,老师应该与家长私聊,把学生的错误当作一种隐私,尽可能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这样师生之间、家校之间才能相处得融洽,才更有利于家长与老师的沟通和解决问题。
学生犯错,首先教师要好好地做他的思想工作,给予帮助和指导。一般的小问题不需要和家长联系,尽量在校园里由老师自己解决,对于屡教不改或错误较重的情形,确实需要家长协助的,才向家长反映。如果教师自己的教育工作没做到位或者职责没尽到,就动辄找家长,这是不负责任或者说是推卸责任的表现。教师要尊重家长,不能以高高在上的姿态、毫无顾忌地在家长群里批评学生。学生出现问题,要和家长一起想对策解决问题,批评学生的事就放在学校里体现一下就行了。老师要把事情做在实处,至于在群里点名批评这个环节完全可以省掉。如果老师经常在群里批评学生,是出于故意给家长出出丑、并借此向家长施压的目的,就更不应该了。因为尊重家长是我们和家长相处的基本原则,是师德规范之一。
但是当老师在群里经常批评孩子的事实已发生了之后,我们家长该怎样与老师沟通和化解这份尴尬呢?笔者认为,家长一面全力教育自己的孩子,一面想办法,用适当的方式诱导或提醒老师改变一下批评的方式。
家长可以尝试在私聊中回复老师,和老师单独地好好谈谈,向老师请教如何教育孩子,也许经过几次之后,老师觉得你对教育孩子的事很上心,也就会习惯于通过私聊的方式和你沟通了。
也可以打个电话或者到学校见一下老师, 心平气和、敞开心扉地和老师谈一谈,直接把你的感受说出来,委婉地表达你的意见,你可以用商量的口吻说:“老师,能不能给我点面子?下一回别在群里点名批评孩子?”以热情友好的状态与老师交谈。我想,老师会通情达理的,会意识到自己的做法确实有不妥当之处的,没准会向你道歉呢。家长一定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以务实的作风,和老师共商教子之道,让批评成为孩子进步的契机、成长的阶梯。
总之,家长加强对孩子的引导和教育,是关键;正确看待批评和稳住自己,是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的重要保障;适当且充分地与老师沟通是化解矛盾、形成教育合力的重要途径。
最后,想说一句,无论家长和老师,对孩子要有耐心,要学会批评孩子的艺术,使批评发挥恰到好处的作用。
我是百姓茶馆,欢迎常来做客,一边饮茶,一边聊聊教育里的那些事儿,让我们一起思考教育现象,看清现象后面的本质,做理性的教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