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机枪手向守志:我们红军既有马克思又有马克沁才能战胜敌人

重机枪手向守志:我们红军既有马克思又有马克沁才能战胜敌人

原创|吴东峰

“重机枪手”向守志

吴东峰与向守志将军合影

本文选自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2年和2006年出版的《开国将军轶事》系列,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2isbn 7--5033-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1)第094467号

2002年1月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开国将军轶事》封面

【向守志|少将,晋上将|红四方面军|八路军|第二野战军|开国将军轶事|新编|20221216】

原创|吴东峰

开国将军轶事新编 上将卷(未定稿)

并非正史,亦非小说。

如是我闻,姑妄听之。

向守志(1917--2017)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55年,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向守志与夫人合影

向守志和秦基伟在长江重回当年渡江现场

既要马克思,又要马克沁。

向守志将军英俊威严,表情文静,动作稳健,鼻梁直且挺,晚年喜带茶色墨镜,九十高龄仍眼不花,耳不聋,腰直、胸挺、头正,如剑立弓张,军人素质昂然。

2008年12月3日,上海延安饭店十一楼东房客厅。接受东峰大校采访的向守志将军,谈及红军长征经历,自豪之情油然而生,他说:“当战士时,我就是连队的重机枪手。”接着补充:“我用的不是日本大正十一式的歪把子机枪,而是德国造的马克沁重机枪。”谈此强调:“我们打仗,既靠马克思,又靠马克沁。”

马克沁者,不是枪也,而是人也。谈起重机枪的历史和性能,向守志将军了如指掌,如数珍宝:

1884年,英国枪械设计师海勒姆.马克沁发明创造了以枪管后坐力作为连续射击的原动力的马克沁重机关枪。史称,马克沁此举改变了彼时的战争技术,开启了自动武器的新时代。

虽然之前也有其他枪支,但马克沁机枪是同类产品中第一高效武器。向守志补充道:“马克沁机关枪,是种全自动,可快速连续发射子弹的枪械。带有两脚架、枪架或枪座,既可杀伤移动运动中的人物目标,也可射击其他无装甲防护或薄装甲防护的目标。通常分为轻机枪、通用机枪、重机枪等几种。”向守志继续介绍。(向守志,2008年12月3日上海延安饭店11楼东房采访笔记)

........

东峰感到,眼前的向守志将军更像一名学者在讲台上讲课。

向守志将军,原名向守芝,四川宣汉人,五岁进私塾读书,未几父亲去世,只得中止学业,“读过四年书,打过一年工”。1933年初,参加少年先锋队。同年10月,红军解放宣汉,年仅十六岁的向守志率四十余少年先锋队员前往呐喊助威。将军回忆,把几米长的“百子炮”点燃后,放进煤油桶里,“就像机关枪一样‘哒哒哒哒……’”

1933年12月,青年向守志参加宣汉双河场区游击队,被苏维埃政府主席口头任命为该区游击队长。次年夏,向守志率百余游击队员,按指定路线行进,集体参加了红四方面军第九军第七十六团二营四连。其时二营营长直拍向守志肩膀:“好样的,好样的!”并要向守志当排长,向守志老老实实回答:“首长,我年龄小,管不住人,还是放我当兵吧!”(向守志,2008年12月3日上海延安饭店11楼东房采访笔记)

之后,向守志没有当排长而当了连队的传令兵。将军言,红军连队里,公认四种人最不拍死:一是连长,要冲杀在最前线;二是打旗兵,要跟着连长冲,伤亡也大;三是号兵,营里叫号目,团里叫号长,吹号必须站在最高处,目标大,枪打“出头鸟”;四是传令兵,连长下达战斗命令,先由连长口述,传令兵复述,准确无误后,再到各排传达,单枪匹马跑。这四种人冒的危险最多,是敌人射杀的主要目标,在红军基层连队,这四种人负伤牺牲最多。(向守志,2008年12月3日上海延安饭店11楼东房采访笔记)

向守志将军回忆,红军时期,子弹奇缺,一支枪一般只有几发子弹。这几发子弹如何使用,大有讲究。一般冲锋前打一两发,打得是排枪,造成声势,压倒敌人;接着大家端枪冲锋,不准打枪,节省子弹;在追击时,打敌人必须百发百中,没有过硬的射击本领,就会浪费弹药。(向守志,2008年12月3日上海延安饭店11楼东房采访笔记)

红军时期某战间隙,红四方面军九军二十七师七十六团副团长刘昌毅突然到二营四连视察。其时,向守志正在擦枪,有人小声说:“刘豁子来了!”一些兵纷纷躲避,而向守志则不解其意。只见一位“长官”旋风般而至,与向守志聊了几句后问道:“还有什么想法?”向守志脱口而出:“我个子高,让我扛机枪吧!”“长官”问:“为什么要扛机枪?”向守志答:“机枪能多消灭敌人!”“长官”嘴一歪,笑了。

向守志由此而成为该连唯一的一挺马克沁重机枪手。将军晚年回忆说:“刘昌毅是红九军有名的猛将,外号‘刘豁子’,作战豪勇。因嘴被敌弹打伤,跟我说话时,呲牙裂嘴的,十分可怕。”(刘昌毅中将,1997年2月21日广州采访笔记)

向守志将军回忆,马克沁重机枪“死重死重”,需要三人抬着行军。但枪架稳固,射击精度好,可以长时间连续射击。初始,向守志没有资格打机枪,只能抬机枪。将军说:“那时年纪轻,记性好,对重机枪的原理、性能、射击和保养知识一听就懂,一看就会,蒙上眼睛能拆卸和安装。”又说:“我单手举枪瞄准,可以坚持二十分钟,瞄准和射击精度很高,在团里小有名气。”又说:“在战场上,只要我的马克沁一响,敌人就像割韭菜一样往下倒,那才叫过瘾呢!”(向守志,2008年12月3日上海延安饭店11楼东房采访笔记)。

百丈关,为四川雅安通往成都之咽喉,自古就有“获百丈者,必得成都无疑”之说。1935年11月中旬,北上后又南下的红四方面军在此与国民党川军进行一场生死决战,川军精锐尽出,阻挡红军南下,红军惨败。向守志将军回忆,经七昼夜激战,我军歼敌一万五千余人,伤亡巨大,仍未能打开南下的出路。将军在百丈关之战中,手臂被敌人炮弹皮削伤,毫无感觉,忽见满手是血,才知负伤,将军回忆自己“仍双手抱着机关枪狂射,敌人一片片倒在稻田里。枪管打的都发红了,要不停地加水降温。”

向守志将军回忆,百丈之役是张国焘长征中途脱离中央,擅自南下的结果。当时基层官兵并不知情,我们的口号是“打下成都城,南下吃大米”,又有人编歌词云:“红军南下行,一定要打下成都城,嘿哟哟……”,官兵日夜行军,依然精神饱满。

(参阅《向守志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2006年第1版;向守志,2008年12月3日上海延安饭店11楼东房采访笔记)

1936年8月,上级要七十六团派一名机枪手到“红大”学习,向守志将军由此获选入学。向守志没有想到,此次入学竟是将军与老部队四方面军九军战友的诀别。红四方面军第九军长征后编入西路军,西度黄河,血战河西走廊,部队几乎拼光了。而向守志好运气,和所在团选调学习的另两人---刘昌毅、徐斌洲,也成了该团的幸存者。(参阅《向守志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2006年第1版;向守志,2008年12月3日上海延安饭店11楼东房采访笔记)

抗日战争时期,向守志将军曾任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一团二营机枪连连长,转战太行山区,参加了黄崖底、神头岭、长生口、响堂铺等伏击战等战斗。将军之机枪连均于历次战斗的关键时刻,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1937年11月1日、2日,八路军一二九师第三八六旅第七七一团和第七七二团于山西昔阳以东黄崖底地区设伏,共毙伤由九龙关向昔阳进犯之日军三百余人、骡马三百余匹。是役,时任重机枪连连长的向守志随七七一团设伏于黄崖底以南风居村。将军回忆:“该地为河谷地带,日军大摇大摆开进来。刘伯承师长一声令下,我立即指挥重机枪连,与兄弟部队一起,向日军持续开火二十分钟左右,日军队形大乱,大部被歼灭……”

战后,有人批评:“这一仗没有把鬼子全部消灭,打得不痛快。”刘伯承说:“我们用火力大量杀伤了敌人,就是个大胜利啊!”

1938年3月16日,向守志所在的七七一团和七七二团等受命在山西省潞城县至渉县之间的神头岭一带设伏,歼灭由潞城来援之日军。此役,歼灭日军第十六师团、第一〇八师团、第十四师团各一部,共一千五百余人(日军报道损失、失踪四百〇七人)。

向守志将军回忆:“这是一场大仗,我们格外兴奋。我指挥机枪连一齐开火,日军当即倒下一大片,我抱起机枪向敌人猛烈射击,打得枪管都烫手。战斗异常激烈,持续了五个小时,才将敌人大部歼灭。”一位日本《东亚日报》随军记者回去后,写了一篇题为《脱险记》的通讯称:“神头岭战斗大伤皇军元气,八路军的灵活战术,实在使人难以琢磨。”

半个月后,向守志之重机枪连又参加了著名的响堂铺伏击仗。响堂铺位于今河北涉县与山西黎城交界的邯郸、长治大道上,为日军翻越太行山由河北至山西的咽喉要冲。1938年3月31日晨,八路军一二九师以三个主力团于响堂铺伏击日军一支百余辆车的汽车队,共歼灭日森木少佐以下官兵四百余人,击(烧)毁日军军车一百余辆,缴获各种枪支一百三十余枝、迫击炮四门等军用物资。

向守志回忆此战斗时说:“这一回,我们机枪连大显身手,六挺机枪火力猛烈地射向敌人,构成一片火网。日军车队驾驶室玻璃纷纷化作碎片,被击毙的驾驶员倒在方向盘上,熄火的汽车堵在了路中央,瘪了轮胎的汽车成了一堆废铁,成了我们射击的活靶子。”(参阅《向守志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2006年第1版)

1945年1月,向守志将军由党校学习结业返回第十团,时十团属太行分区一分区建制。一分区司令员为秦基伟将军。太行一分区老战士李钟玄告诉笔者,向守志军事眼光独到,行政能力干练,深得秦基伟赏识器重。行军打先锋,进攻打攻坚,退却主断后,均用十团。(李钟玄,九纵老战士,2012年11月7日北京采访)

其时有人比喻,向守志是秦基伟的“机枪手”,十团就是一分区的“重机枪连”。向守志将军南征北战,攻城略地,无不发挥其“重机枪手”作用。

东峰查秦基伟日记,向守志名字出现虽然不多,但均属褒奖对象。1947年7月2日,秦基伟参加向守志之二十六旅总结会议,当晚日记赞扬“向守志同志总结甚全面。”1948年2月14日,秦基伟于宝丰与向守志见面,向守志向秦基伟详细汇报了二十六旅“诉苦三查”情形,秦基伟在日记中写道:向守志的谈话“给我不少启示。”

以下作战记录亦可见秦基伟对向守志的倚重:

1945年8月日军投降后,秦基伟率部解放赞皇,挥戈临城,出击平汉,向守志之十团均为进攻之主力。秦基伟回忆,主攻邢台时,“我和向守志就在十团的指挥所……向守志同我一道跟进指挥,随部队突入城内”。

1948年10月,向守志旅随九纵参加了解放郑州战役。向守志回忆:“秦基伟司令员一直随我旅指挥部行动。在战斗发起冲击时,我和他骑马跟随一线部队出击。”

郑州解放后,九纵解放郑州有功,上级任命秦基伟任郑州警备区司令员,秦基伟又命向守志旅卫戍郑州,兼任卫戍司令。

1949年2月,渡江战役发起,秦基伟之十五军为第二野战军渡江先遣军,向守志之四十四师奉命为十五军之第一梯队。是役,向守志指挥突击部队,渡江激战三小时,突破长江天险,抢滩登陆成功。渡江战役发起,秦基伟一夜未眠,始终关注四十四师的行动。当秦基伟接到向守志“第一梯队已全部上岸”的电话后,长舒口气,大呼:“向守志上去啦,我们可以开饭啦!”(参阅《本色:秦基伟战争日记》,新华出版社2013年12月1日出版)

四十年后(1989年)的5月,秦基伟与向守志一起乘船前往南京,路过望江一段时,目睹两岸山色,中流击水而心潮澎湃。中午在船上就餐,昔日渡江先遣军军长秦基伟与渡江第一梯队队长向守志,俩位花甲老将,频频碰杯,酒酣微醺间,遥想千舟竟发,强虏灰飞烟灭,依然豪情万丈。

1947年初,太行军区奉命组建两个独立旅,向守志任独立第二旅旅长。将军由此独挡一面,重拳出击。建旅之初,将军率部参加汤(阴)西反击战,于林县主攻赵家厂,集中优势火力,仅半小时就全歼国军孙殿英一个守备营,获太行军区“旗开得胜”奖旗一面。

1947年9月初,向守志将军率二十六旅为九纵前卫,东渡黄河,出击平汉,10日主动设伏尚庄,以不足三个团兵力战国民党整编第十五师三个团并保安部队计五个团,鏖战整日,全歼敌主力一九一团大部。此战出击平汉,“创造了一个旅歼敌正规军约一个团的模范战例。” 全国解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将此战例编入军事教材。

据将军回忆,这次战斗后某日,陈赓突然通知其到指挥所面谈。向守志未知所以,心中打着小鼓而至。未料,陈赓一见面,就夸个不停:“二十六旅打得好!打得好!”向守志敬礼后向陈赓请示:“首长,有新的任务?”陈赓朗朗大笑:“这次请你来的任务,就是嘉奖你吃狗肉。”

向守志晚年回忆言,“陈谢大军”司令请属下旅长吃狗肉,令我受宠若惊。席间,陈赓自谦言:“为了宣传的需要,说我们是陈谢大军,其实我们是小军,我们是刘邓大军的一部分,刘邓才是实实在在的大军。”(参阅《向守志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胡琏,为国民党之传奇战将,毛泽东曾评价其“狡如狐,勇如虎。宜趋避之,保存实力,待机取胜。”(此语流传于国军阵中,待查)1948年11月底,黄维之十二兵团被解放军七个纵队围于宿县双堆集。时任十二兵团副司令员的胡琏毅然由南京飞赴双堆集,协助黄维指挥突围。12月7日,黄维派胡琏飞回南京向蒋介石汇报,并嘱其不必再回,而胡到南京向蒋汇报后,9日再飞双堆集,与前线将士同生死共战斗。淮海战役国军十二兵团全军覆没,胡琏最后竟率少部突围。

九纵老战士李钟玄回忆,12月7日,二十六旅与兄弟部队发起对双堆集张围子的进攻。战前,向守志要求依沟夺沟,挖壕迫进,一夜之间,于张围子西北开阔地平坝,聚集二十六旅新的进攻阵地。向守志旅长和余洪远政委冒险来到前沿堑壕里,向突击队作动员,并为他们拍照留念。时任二十六旅七十八团团长的李钟玄言:“这对参加战斗的全体官兵是个很大的鼓舞。”

李钟玄还告诉笔者:“固守张围子是黄维之十二兵团第十军七十五师二二三团,该团原来是国军整编第十一师第三十二团,因能征善战,曾被国民党国防部授予‘青年团’的称号。这场战斗是硬碰硬,敌人非常顽强。解放军12月7日发起总攻,至8日4时,黄维精锐‘青年团’被全部肃清。

向守志晚年谈此仍兴奋不已,豪情依然:“胡琏怎能救得了黄维,他九日从南京飞回双堆集时,‘青年团’早已灰飞烟灭了。”(李钟玄,九纵老战士,2012年11月7日北京采访笔记)(东峰注:台湾史籍广泛传引毛泽东给前线部队的一封亲笔函称:“十八军胡琏,狡如狐,勇如虎。宜趋避之,保存实力,待机取胜。”说明共军对胡琏的畏惧之甚。毛泽东是否发过如此信函根本无据可查,但把胡琏喻为‘虎性’与‘狐性’的结合体还是恰如其分的)

向守志将军在秦基伟麾下,由骨干而中坚,而副手而搭档,由搭档而以“秦向支队”誉称。

上甘岭大战中,秦基伟始终握着两个拳头,一个是放开手打的崔建功师,一个是紧握拳头的向守志师。

1952年10月14日夜半时分,抗美援朝时期的上甘岭大战爆发。美李军连续猛攻志愿军方五圣山阵地上甘岭的两个小山。此战越打越大,由战斗规模发展到战役规模。当十五军之四十五师在上甘岭激战时,向守志之四十四师正在坚守着西边的西方山阵地。

向守志将军回忆,上甘岭大战爆发前,三兵团副司令员王近山曾再三嘱咐向守志:“西方山是主要阵地,这是彭老总和志愿军总部的意图,毛主席也是知道的,所以要用重兵,要你们坚守。”

将军晚回忆:“敌人在东边打,我们在西边打;敌人打我们上甘岭两个山头,我们也打敌人几个山头。我们师虽然没有直接参加上甘岭战斗,但我们在西方山的坚守,有力支援了上甘岭战斗。”(参阅《向守志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同11月11日,为配合上甘岭的大反击,牵制敌人的力量,向守志指挥四十四师一举夺取敌三九一高地。此战斗中出现了全军著名战斗英雄邱少云。

向守志将军回忆邱少云牺牲经过如下: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指挥部决定派一支部队秘密潜入敌军后沿的半山腰,埋伏到天亮,次日上午向敌发动突袭。不料一只野鸡突然从我潜伏部队草丛中飞起,几乎将使整个计划失败。10月12日上午,四架敌机飞来,在三营潜伏区投下了数枚燃烧弹,九连战士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一声未吭,纹丝不动,他用被烈火烧着的身体更紧地贴在地上,直至壮烈牺牲。

向守志将军在听取任善纪(八十七团政治处组织股长)关于邱少云烈士牺牲情况调查报告时,竟掩面哽咽,说道:“天底下哪有这样好的兵啊!严守战场杀敌人是英雄;遵守守纪律,一动不动也是英雄!”来网上有文质疑邱少云牺牲的真实性(如违背生理学),将军怒斥之“胡说八道!”将军言:“当时为了不让自己身上的爆破筒被烧着,邱少云在身体下挖了个坑,把爆破筒埋了起来。为了大局,他宁愿牺牲自己。”(参阅《向守志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2006年第1版;向守志,2008年12月3日上海延安饭店11楼东房采访笔记)。

2025年3月29日二次修改稿

(未完,待序)

年画:旗开得胜 三东堂藏品

版权所有,盗版必究,洗稿可耻

相关推荐

​广东省广州市比较好的10所医院

​广东省广州市比较好的10所医院

167

广东省广州市比较好的10所医院 1、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中山一院”)始建于1910年,坐落在南海之滨、珠江之畔的南国花城——广州。秉承“医病医身...

​邯郸美食地图:探索十大特色美味之旅。

​邯郸美食地图:探索十大特色美味之旅。

196

邯郸美食地图:探索十大特色美味之旅。 一、引言 邯郸,这座拥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古城,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更是中国成语典故之都 。这里不仅孕育了诸多...

​李瓶儿:一个痴人,一生只为一人

​李瓶儿:一个痴人,一生只为一人

172

李瓶儿:一个痴人,一生只为一人 《金瓶梅》书名中的“瓶”——李瓶儿,是小说中所有女人中与西门庆关系最为亲密、最为真挚的一个人。清代评点家张竹坡称瓶儿为 痴人 ,盖是就...

​关于雕塑大师罗丹,你必须知道这20件事

​关于雕塑大师罗丹,你必须知道这20件事

140

关于雕塑大师罗丹,你必须知道这20件事 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1891年 作为现代雕塑的奠基人,罗丹以颠覆传统主题的作品、自然写实的人物造型而闻名于世。不过,其艺术之...

​沪上阿姨5.0华丽升级,一杯奶茶喝出时尚自信!

​沪上阿姨5.0华丽升级,一杯奶茶喝出时尚自信!

66

沪上阿姨5.0华丽升级,一杯奶茶喝出时尚自信! 今年4月,沪上阿姨又双叒叕升级啦!新的5.0版本不仅在视觉上玩得飞起,还在产品上也全面提升,带来一场既好看又好喝的奶茶新体验。走进...

​扎实开展帮扶工作 助力乡村振兴

​扎实开展帮扶工作 助力乡村振兴

193

扎实开展帮扶工作 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江西日报-江西新闻客户端】 帮扶干部挨家挨户开展“一对一”帮扶。摄影|通讯员 毛腾 江西新闻客户端讯( 侯艺松 通讯员 毛腾 )丰城市荷...

​身材与颜值美到爆棚的“尤物”——克拉拉!

​身材与颜值美到爆棚的“尤物”——克拉拉!

59

身材与颜值美到爆棚的“尤物”——克拉拉! 克拉拉,毕业于美国埃尔卡密诺城市学院,英国籍亚裔女演员。 2004年,获得韩国第一届网络美女照片竞赛第一名。2006年,因出演韩国电视...

​三大运营商的手机号段发布时间!

​三大运营商的手机号段发布时间!

116

三大运营商的手机号段发布时间! 中国的三大运营商分别是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它们在各自的发展历程中,都推出了多个不同的手机号段。下面将详细介绍它们的发布时间...

​春天——出游吸人眼球的母子装

​春天——出游吸人眼球的母子装

89

春天——出游吸人眼球的母子装 亲子装是现代流行休闲服装的一个分支,亦称亲情服饰,亲子装主要是由成人服装和儿童服装组成。主要包括:父子装、母子装、母女装及家庭装等。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