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古老的民间艺术,传承百年的凤凰纸扎
雨滴,或轻或重,记忆,或浓或浅,穿过高山,越过峻岭,在山的那一边,总有传承百年的灵动之魂,凤凰纸扎便是之一,它起源于丧俗,融合扎制、贴糊、剪纸、泥塑、彩绘等融为一体的工艺,是一门古老的民间艺术。
01
民间艺术
中国传统文化的神奇在于它的同根多元,在民间,在世俗的印象里,它是一卷长长的、鲜活可感的风俗画。
纸扎,正是这其中传递世俗理念、呈现民间表情的载体之一,正月春会,清明上坟,昼耍狮子、夜放河灯,年复年年,纸扎精灵相伴黎民百姓化悲为喜,喜极而泣,成为一道独异的民间风景。
根据相关史料记载,唐代纸扎传入湘西,清末民国初达到顶峰;另据《凤凰县志》:清末至民国初期,县城有数十家纸扎铺子,散在大街、虹桥、东正街、十字街等处。
纸扎工艺的主要原料是竹片、篾丝、木棍,扎成各种人物、动物、花草虫鱼、用具等形象,糊以皮纸,施加彩绘,形象逼真,惟妙惟肖!
且凤凰的纸扎工艺已于2008年成功申报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一种与民间生活密切相关的“艺术”,需要大力传承和弘扬!
02
聂氏纸扎
纸扎工序一共有14道:整平竹节骨;破竹;刮蔑;蔑条作防腐处理;晾干;制作形状蔑;纸缠蔑;搓纸捻;扎制骨架;裱糊;彩绘;走金线条;装饰;组装。
每道工序均存在前后的因果关系,按部就班,环环相扣。
在纸扎诸多工序中,形状篾的制作和扎制骨架是工序中的关键和难点。
凤凰纸扎工艺最出名的是聂氏纸扎,以其精湛的技艺征服着国人,先后有中央电视一台、二台、上海、湖南、湖北、湘西电视台录制播放过他的节目。
一些工艺美术界的名流也千里迢迢觅踪造访了聂方俊,当中就有前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著名画家张仃教授。
著名书法家刘恪山与其交朋友专门为其书写了一幅长4米的《兰亭序》,著名画家陈白一为其题写了“湘西狮王”。
湖南美术出版社画家左汉中先生主编中国民间美术大型丛书《绝活儿》就有“聂氏纸扎”的独立版本。
03
文化传承
凤凰纸扎以其生动的造型、鲜明的色彩、独特的形式再现湘西古老文明的发展进程,是造型艺术与传统民间民俗文化的有机结合,集中体现了湘西人弘扬真善美的文化传统。
凤凰纸扎对于研究湘西,特别是凤凰这座古老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底蕴内涵,有着重要的作用。
凤凰纸扎汇聚了浓郁的乡风民俗,取材广泛、结构严谨、充分反映了湘西古老文明的历史进程,对外文化交流及旅游价值不可低估。
湘西的魅力远不止如此,
还有更多有趣的事物等你发现,
赶快行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