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诸侯:乱世中的璀璨繁星
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诸侯割据的时期,存在许多诸侯国。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周王室
名义上统治全国,实际控制区域狭小,至战国时期被秦所灭。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姬姓诸侯国
鲁国:周公旦之子伯禽的封国,是周礼最完整的保存者和实施者,文化底蕴深厚,但军事等实力不算顶尖,位于今天的山东省一带。
晋国:周成王弟弟虞的封国,春秋时期的大国,姬姓晋氏,侯爵。晋国在春秋时期是姬姓诸侯国中的强国之一,时间跨度从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349年。晋文公重耳成为春秋第二位霸主,后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等时期也保持强大实力。
郑国:郑武公是周王室近支,郑庄公时国力升腾,被称为“春秋小霸”,但在晋楚等大国崛起后,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
卫国:周公旦在平定“三监之乱”后,将殷商遗民迁至卫国,封其弟康叔为国君,建立了卫国,卫国在春秋时期并不是最强大的国家,却是周代诸侯国中存在时间最长的国家,约公元前 11 世纪 — 公元前 209 年,国祚 834 年,直到公元前209年被秦国灭亡。
燕国:西周初年被分封于今北京一带,是姬姓诸侯国,周武王的弟弟姬奭的封地,刚开始国土面积也不大,在春秋时期占领了蓟国,又往东北方向扩展了一点,国土面积大增。燕国在春秋时代不是强国,但在战国时期成为北方强国。
曹国:曹国(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487年),周代诸侯国之一,国君姬姓、伯爵。周文王嫡六子曹叔振铎封于曹,曹国在春秋时期已跌出了一流国家的行列,晋国称霸以后它沦为了晋国的附庸,公元前487年被宋国所灭。
吴国:《史记》记载,周太王有三个儿子,长子太伯(泰伯)、次子仲雍和小儿子季历。季历的儿子姬昌(即周文王)聪明早慧,深受太王宠爱。太伯和仲雍为了让位给季历,逃到江南,定居于梅里(今江苏无锡的梅村),建立了勾吴古国。吴国在春秋中后期是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吴国鼎盛时期灭亡了淮夷、徐夷、州来、巢、钟离、钟吾、邗等一众东夷之国和楚国属国,疆域大为扩张,成为东南霸主。吴国还曾击败郯、胡、沈、陈、许、蔡、顿、鲁等国,并在柏举之战中攻入楚都,迫使楚国迁都。吴国最终在前473年被越王勾践复仇吞并,结束了其辉煌的历史。
蔡国:蔡国始建于公元前十一世纪,由周武王姬发封其弟叔度于蔡,建立蔡国。蔡国最初是周朝的重要封国之一,蔡叔度因跟随武庚反叛,被周公放逐,其子蔡仲(名胡)后来被周公旦封于蔡地,重建蔡国。春秋时期,蔡国经常受到楚国的逼迫。公元前531年,楚国灭蔡国。三年后,蔡平侯复国,公元前506年,蔡国曾随吴国伐楚,并攻入楚都城郢,公元前447年,蔡国被楚国所灭,蔡侯齐出逃,蔡国从此祭祀断绝,国家灭亡。
滕国:始建于公元前1046年,由周武王姬发封其弟叔绣(即周文王姬昌的第十四子)于滕,是为滕叔绣。滕国共传23世,历经约七百余年,春秋时期,滕国与鲁国关系密切,并依附于宋、晋国,参加大国的会盟和战争,滕国在战国初期被宋康王所灭,后又在楚国帮助下复国。公元前414年被越王朱勾所灭。
虞国:也称北虞,是西周初期分封的姬姓诸侯国。据史料记载,虞国的始封君为周太王古公亶父之子仲雍的曾孙虞仲,受封于虞,因此得名虞仲。献公采用荀息“假道伐虢”的计策,灭亡了虞国。虞国君因贪图晋献公的宝马和珍玉,借道给南下讨伐虢国的晋国军队,晋军灭虢国回师途中,顺便灭亡了虞国。
虢国:虢国最初建立于公元前1046年左右,由周武王灭商后,封其两个弟弟虢仲和虢叔为虢国国君。虢仲被封于制邑(今河南荥阳市汜水镇),建立东虢国;虢叔被封于雍邑(今陕西宝鸡市东),建立西虢国。虢国国君世代为周天子的卿士,替周天子东征西讨,在屏藩周室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公元前767年,东虢国被郑武公所灭。西虢国在周厉王三年讨伐淮夷,厉、宣之际,西虢东迁河南三门峡一带立国,史称南虢国。东虢国灭亡后,其后裔虢序被周平王复封于夏阳(今山西平陆县),建立北虢国。公元前655年,晋献公采用假道伐虢之计,灭亡了南虢国,末代国君虢公丑携贵族逃往东周京师洛邑,晋军回师途中顺便灭亡了借道给晋国的虞国。
功臣封国
齐国:齐国(前1044年—前221年)被周天子封为侯爵,分为姜齐和田齐两个时代。齐国始封君为周武王国师、军师太公望(姜子牙)。齐国最初是由姜太公吕尚(姜子牙)在营丘(后改称临淄)建立的,因此也称为姜姓吕氏齐国。后来,大夫田和放逐齐康公,自立为国君,是为田齐太公,田和被周安王列为诸侯,姜齐为田齐取代,田和正式称侯,仍沿用齐国名号,世称“田齐”,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秦国:秦国的祖先可追溯到颛顼,其后代因助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帝赐姓嬴氏。周孝王时,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封于秦邑,成为周朝附庸,号 “秦嬴”。西周灭亡时,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被正式封为诸侯,秦国由此建立。齐国的领土范围包括了今天的济南、青岛、烟台等地。齐桓公时期,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依靠海上资源迅速崛起,被称为海王之国。
其他诸侯国
宋国:宋国始建于西周初期,约公元前1040年,由周成王封商纣王的兄长微子启于商丘,建立宋国,特准其用天子礼乐奉商朝宗祀,与周为客。宋国地位特殊,被周天子尊为“三恪”之一,共传三十四君,享国八百二十九年。宋国是华夏圣贤文化的源头,处于中国传统文化核心地位的儒家、墨家、道家和名家四大思想之发源地,被誉为礼仪之邦。墨子、庄子和惠子三位圣人皆出自于宋国,此外,孔子的祖籍也在宋国。战国时期,宋国末代国君宋康王“行王政”,即实行政治改革,宋国一度强盛起来。然而,公元前286年,齐、楚、魏三国联手灭掉宋国,三国瓜分宋国领土。
陈国:(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478年)是由周武王灭商后,为体现仁政,寻找上古帝王尧舜禹的后代,让他们祭祀尧舜禹,彰显其功德,也昭示周王朝的仁德。周王朝找到了舜帝的后裔妫满,封他于陈地,让陈祭祀舜帝。妫满死后谥号为胡公,所以陈国的开国始祖又称陈胡公。陈国最终在春秋时期被楚国所灭。公元前478年,依附于吴的陈国,被楚国公孙朝率领的楚师攻伐,楚惠王杀湣公,陈终于亡国。
结语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除此之外,还有如邓、莒、杞、许等小诸侯国,以及北方的代、中山,西南的巴、蜀等国,这些国家有的是异族建立的。据史料记载,春秋时期大约有一百多个诸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