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最狠的酷刑是什么?一个老人指着墙角说道:你看那是什么?
1940年5月,日军以5架飞机开道,轰炸了宜昌县的土门乡,日军攻占土门乡后,进行了残忍的大屠杀。幸存的村民黄仕钊亲眼目睹了日军的一桩残忍暴行:

日军的扫荡
日军在村中见人就杀,见房子就放火烧,日军像一条巨大的毒蛇,吞噬着一切生灵。村民刘白华原本已经逃到山上,舍不得家里的三石谷子回来取,不料在大门口撞见了进村扫荡的日本兵。
日军将抓到的村民集中起来,押在刘华白家的院子里“看好戏”。“二鬼子”满脸谄媚地在日本军官的耳朵边嘀咕了几句,日本军官随后便用半生不熟的中国话说道:“他的,游击队的干活,死啦死啦地!”
刘白华是一个木匠,他做的木工活儿在当地很出名。日本兵将刘白华绑在他制作木工的板床上,拿起木工用的大锯子,这种大锯子可以两个人使用,一人拉住一边用力拉扯,就能把又厚又大的木料锯成木板。

木匠
日本人对刘白华采用了最残忍的“锯刑”。
锯刑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残酷刑罚,主要特点是以锯子作为刑具,通过切割人体致人死亡。其残忍性在于受刑者往往在极度痛苦中缓慢死亡。
锯刑的执刑时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垂直锯刑:将人倒吊,用锯子从身体中部(如胯部或腰部)向下垂直锯开。倒吊的姿势可延缓失血,延长痛苦。另一种是水平锯刑:将受刑者固定,用锯子横向切割(如腰斩)。这种方式与古代中国的“腰斩”酷刑类似,但工具不同。

两种锯刑的区别
在古罗马和欧洲,罗马史学家塔西佗提到日耳曼部落用锯子处决叛徒,锯子处决叛徒的方式主要使用的是垂直锯刑。中世纪的欧洲宗教裁判所也采用过锯刑,宗教裁判所的神父认为某人是“异端”后会将其施予火刑或者锯刑,宗教裁判所的锯刑主要是水平锯刑。
中国古代的锯刑从秦朝一直延续到清朝,但主要是以“腰斩”的形式出现,执行的工具很少用锯子,而是用锋利的斧头或者铡刀,这也许是为了减轻犯人的痛苦。锯刑往往作为非官方的私刑出现。
在南美洲和中东地区,有很多关于锯刑的传说,但没有找到官方明确的史料记载。《圣经·希伯来书》中倒是记载了“被锯锯死”的残酷刑罚。锯刑作为一种残忍刑罚,现在已经被联合国《禁止酷刑公约》和国际法所禁止,属于一种反人类的肉刑。

锯子
那一天,日军不知从何处了解了这种酷刑,也许日本军官通晓锯刑的历史,而更多的可能是日军看到了刘白华做木工的大锯子,突发奇想地使用这种酷刑来震慑村民。不论是何种理由,日军的残忍在这一刻彰显无疑,日军的凶残令人发指。
两个日本兵分别拉住大锯子的把手,锯齿压在他的颈部,随着日本军官一声令下,可怜的刘白华身首异处。这一幕当场吓得胆小的村民昏死了过去。刘白华的四肢也被锯了下来,日本兵把刘家的院子变成了恐怖的肢解场。——《黄仕钊回忆:日军的锯刑》

拉锯
那一天,一群恶魔在众多乡亲们的面前,施行了最残忍的“锯刑”。日军之所以大张旗鼓地展示他们的凶残,就是为了以此吓唬住村民们,杀鸡儆猴不准村民们反抗。
日本兵逞凶作恶完毕后,又想继续屠杀无辜的村民。县里维持会的刘长清在土门乡有产业,他为村民们求了情,愿意拿粮食与日军交换村民们的性命,日军见杀鸡儆猴的效果已经达到,于是便在当天晚上撤出了村子。日本兵走远之后,村民们这才含泪将刘白华断成几截的尸身收埋。
日军的“锯刑”没有吓倒土门的乡亲,人们对日军的仇恨更深了,年轻人纷纷加入游击队打鬼子,对进犯土门的日军给予了重创,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配合正规军消灭了盘踞土门的日伪军,为乡亲们报了仇。大仇得报,但人们永远记得这桩惨案,将那根锯人的锯子保留了下来,以告诫后人不忘血仇。

哭泣的老人
几十年过去了,昔日目睹惨案的少年黄仕钊也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向人们说起这段往事时,他总是指着墙角 的锯子说道:
“日军最狠毒的杀人手段是什么?你看墙角的那是什么?那是一根锯人的锯子,那是土门百姓永远不忘的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