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与妻子不为人知的收藏趣事

马未都1955年出生于北京市一个军人家庭,中学毕业后下放到北京西郊温泉镇苏家坨插队。1975年返城后,马未都被分配到航天部下属单位当了一名机床铣工。他自幼爱好文学,白天在车间劳累了一天,下班还要看书到深夜。星期天,马未都经常带着一瓶白开水、两个馒头,去北京图书馆浏览文史方面的书籍,一待就是一整天。

1981年,马未都在《中国青年报》发表小说《今夜月儿圆》,随后被调入中国青年出版社做编辑。那时的青年以爱好文学为荣,单身青年在征婚启事中都特别注明“爱好文学”。正因为如此,纯文学为马未都引来了爱情。
1983年春天,马未都经同事介绍,与贾宏伟相识了。她也是北京人,在文化部门工作。两人第一次在北海公园见面时,马未都个子瘦瘦的,系着咖啡色围巾,一副标准的文艺青年模样,贾宏伟认定他就是自己今生要等的人。而贾宏伟娇小玲珑,说话轻言细语,也给马未都留下了美好印象。很快两人就确定了恋爱关系。

这年10月,马未都与贾宏伟在北京组建家庭。除了酷爱文学,马未都还痴迷收藏。婚后他将淘来的坛坛罐罐、废铜烂铁,全部搬进家。一有时间,他就用毛巾擦擦这个,用刷子蹭蹭那个,经常忘了吃饭。贾宏伟问丈夫:“这些破烂真有那么宝贵吗?”“那当然!”马未都声音脆亮:“别小看这些古董,兴许一个花瓶比咱们这套房子还值钱呢。”贾宏伟以为丈夫在吹牛皮,不以为然。
婚后第二年,贾宏伟好不容易积攒了1600元。她将这笔钱交给丈夫,让他去王府井百货大楼买台彩电。谁知马未都路过王府井的信托商店时,被里面的一组四扇屏拴住了脚步。它內镶钧瓷,造型典雅古朴,马未都认定是宋代的古董。他跟经理砍价,硬是从4000元砍到了1600元,然后乐颠颠地将四扇屏扛回家。

丈夫做事怎么这样不靠谱?贾宏伟愤怒了,抄起木凳就要砸布满油污的四扇屏。马未都拦腰将妻子抱住:“姑奶奶,你这是要我的命。你真要砸,就先打我。”奋力夺下妻子手里的木凳后,马未都将四扇屏锁进了阁楼里。
担心丈夫再乱买“破烂儿”,贾宏伟要求他将每月工资如数上交。如此一来,马未都工资虽不算低,但兜里经常没钱。
1985年,儿子马天降生。贾宏伟取出家中积蓄,与马未都一同从商场抱回了一台彩电。接通电源后,看着绚丽的画面,贾宏伟还耿耿于怀:“要不是你乱花钱,咱家两年前就看上彩电了,哪会是楼里最后一个买彩电的?”马未都笑着打哈哈:“彩电有什么稀罕的?我淘回的宝贝才是独一无二的。”

因财权被妻子收缴,马未都连一件藏品也买不了。为抚平内心的失落,马未都闭门苦学古董鉴定常识。他还经常去故宫拜访文物专家,请前清老太监帮自己鉴宝……渐渐的,马未都在收藏圈有了一定影响。
1989年2月,离春节还有5天,贾宏伟本准备去采购年货。可儿子感冒了,她要带儿子去医院打点滴,便将200元交给丈夫,让他去置办年货。路过西二环官园附近的花鸟市场时,马未都被摊位上的花瓶吸引了。他与摊主讨价还价,将买年货的事忘到了九霄云外。
暮色苍茫时,马未都将200元买了3个花瓶,然后匆匆往家赶。这时贾宏伟正在厨房做饭,见丈夫抱回3个花瓶,顿时什么都明白了。锅里的菜还没熟,她“啪”地关掉煤气,说:“这日子没法过了,离婚!”说完,贾宏伟抱起儿子回了娘家。

两天过去了,马未都坐不住了,去岳父母家接妻儿。贾宏伟要求丈夫写下保证书,以后再不买破破烂烂。马未都长叹一声:“我不抽烟,不喝酒,工资如实上交,也无不良嗜好,你就让我保留收藏这份爱好吧。男人没有精神寄托,生活会很乏味。”贾宏伟问:“你买那些破烂有什么用?有朝一日都得扔垃圾桶。”“这你就不懂了!”马未都给妻子讲述收藏形势:“早在两年前,国内外就掀起了收藏热,收藏绝对是一个未开采的金矿。搞收藏不仅能怡情怡性,还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广州一位藏友花5块钱买了一个瓷碗,结果在拍卖会上拍出了50万的天价。”贾宏伟将信将疑。
要将收藏进行到底,就必须得到妻子的支持。此后他经常在家里给贾宏伟讲述收藏界的逸闻趣事,帮她普及收藏常识;他频繁地带妻子参加圈内朋友聚会,感受藏友的热情和痴迷。恰巧这时,北京长城饭店举行大型拍卖会,马未都将明代的一个瓷碗,及清代的一个香炉拍卖,拍出了25万元的天价。而他买这两件藏品,总共花了不到200元。面对到账的真金白银,贾宏伟真正领略到收藏的巨大魅力。在丈夫感染下,她渐渐迷上了收藏。

因上班与搞收藏有冲突,九十年代初,马未都与妻子商量:“我想从单位辞职,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收藏领域。”贾宏伟理解丈夫对收藏的痴迷与狂热,同意了。马未都的父亲已经去世,母亲得知后坚决不同意:“像你这样有编制的工作多难找,怎么能随便辞职?将来连退休工资都没有,你怎么办?”贾宏伟开导婆婆:“妈,当初我也不理解未都,现在支持他。一个人只有将兴趣发展为职业,才能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我不会离开单位,将来我的退休金够我们生活了。”既然儿媳都同意,马母不再坚持。
辞职后,马未都在收藏领域如鱼得水。贾宏伟一再压缩家庭开支,省下钱来支持丈夫淘宝。她连洗面奶也舍不得用,高跟鞋跟断了,花3块钱修好了接着穿。亲戚家孩子穿过的衣服、戴过的帽子,她拿回家给儿子穿戴……收藏很烧钱,马未都与妻子以藏养藏。他们经常将先前购买的藏品拍卖,然后再购进新的藏品。

为淘到性价比高的藏品,马未都夫妇多次赴英国、香港、广州等地参加拍卖会。为省钱买更多的宝贝,夫妇俩住几十块钱一晚的小旅馆,吃最廉价的面条。而每次回京,马未都与妻子都满载而归。
1997年,家里的藏品堆积如山,稍不小心就会碰坏磕坏。这年春天,马未都向北京相关部门递交报告,申请成立“观复博物馆”,很快得到了批复。博物馆位于宣武区琉璃厂西街,展出面积400平米。家里的数万件藏品,囊括了唐、宋、元、明、清等各个朝代最具代表性的器物。马未都光是为藏品分类,就足足用了两个月。贾宏伟替丈夫将藏品一一登记造册。
10月中旬,观复博物馆正式对外展出,成为新中国的第一家私立博物馆。马未都与妻子志同道合,热衷收藏的传奇经历,在圈内传为佳话……

为丰富藏品,扩大规模,全国各地的拍卖会,马未都几乎一场都未漏过。他在前面负责“淘宝”,贾宏伟紧跟在丈夫身后付款,这一幕成为拍卖会上最靓丽、最温馨的风景。
此时马未都已在收藏界声名鹊起,逛潘家园古玩市场时,只要他的目光在哪件藏品上多停留几秒,摊主就立马吼出天价。如此一来,马未都多次与宝贝失之交臂。此后,夫妻俩再出去“淘宝”,贾宏伟就让丈夫戴上遮住半边脸的大墨镜,头上还扣着宽檐帽,将他遮掩得严严实实。几次下来,这一招也不灵了。于是夫妇俩再次改变套路:马未都装做漫不经心的样子,在古玩市场溜达一圈,将看中的宝贝在心里记下来,然后一一告知妻子。贾宏伟再出面与摊主讨价还价,以最合适的价格将藏品买下来……

2008年,马未都应邀登上央视名牌栏目《百家讲坛》。学识渊博的他讲解家具、瓷器、玉器的收藏。他语言风趣幽默,还结合自己的淘宝经历,讲述通俗易懂,深受观众的好评。与此同时,马未都出版了《马未都说收藏》《马未都说收藏 家具篇》《马未都说:枕上卷》等20多部收藏专著。这些著作背后,也凝聚着贾宏伟的心血:丈夫在电脑里写出书稿后,她打印出来仔细阅读校对,并为文字配发相关照片。
不仅如此,马未都还经常应邀去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名牌高校举办讲座,受到师生的普遍欢迎。马未都由此成为中国收藏界的第一人,被尊为首屈一指的收藏大师、古董鉴定专家。
贾宏伟成了贤惠妻子的典范,身边人一提起她,就赞不绝口:“做妻子要做到贾宏伟这个份上,丈夫事业想不成功,家庭想不幸福都难。”

时光一晃就是数年。2015年,据权威部门估算,观复博物馆的总价值达78亿美元,马未都夫妇成了理论上的亿万富豪。消息传出后,经常有亲友来马家借钱,有的一开口就借50万。马未都实话实说:“我和宏伟是捧着金饭碗的穷人,家里真的没有存款。博物馆里的藏品是值钱,但我们也不能变现啊。”贾宏伟解释道:“78亿美元只是一个抽象数字,并不代表我们手头有钱。”
到2019年9月,观复博物馆几经易址,规模不断扩大,并在全国拥有多家分馆,接待参观人数近千万。马未都与观复博物馆成了文化收藏界的一张名片,家喻户晓。

因一直活跃在文化界、收藏界,拥有超高人气。经常有人与他开玩笑:“老马,你名气这么大,又坐拥数百亿财富,20多岁的小姑娘都愿跟你,就没想过换个老婆吗?”马未都呵呵一笑:“我与宏伟是患难夫妻,感情深着呢。是宏伟成全了我,没有她就没有我的今天,她是我生命里的恩人和贵人。婚姻是我今生最有价值的投资,我这辈子只有老婆情结!”这话传到了贾宏伟的耳朵里,她倍感幸福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