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位女首富张茵:靠回收废纸,坐拥270亿身家
2006年,“破烂大王”张茵以270亿人民币成为中国第一位女首富。
而到了2009年,她又以330亿人民币再次荣登胡润女富豪榜榜首。
然而坐拥巨额财富的张茵,却在2008年被冠以“为富不仁”的帽子。
先是“提案门”,然后是“血汗门”,一时骂声纷至沓来。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张茵的故事吧!
南下深圳拼搏,为自己创造一片天
1957年,张茵在广东韶关出生,因为家里兄弟姐妹较多,而且那时父亲还因为政治原因入狱,所以家庭经济条件一向不好,一家人过得紧巴巴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张茵自小就萌发了靠知识改变命运的想法,恰逢那时她遇上了高考恢复,她靠着自己的努力终于考上了大学,并且在1982年拿到了大学文凭。
在当地工作了一段时间,虽然每个月工资有富余,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家里的经济条件。但是对于这样一眼就能看到结果的生活,她陷入了惆怅。
“难道我就要窝在这里一辈子吗?”
当时还年轻的她,其实一直希望能够到大城市里去拼搏,为自己创造一片天。
经过了一番思考过后,她还是下定了决心,她要南下深圳。为了避免自己后悔,她很快便递上了辞呈,收拾行李动身去了深圳。
那时候的大学生还是很吃香的,她凭借着自己的文凭,很快就被一家面料公司录取了,担任会计方面的工作。
随着工作经历的积累,以及出色的工作能力,不出半年,她又被一家合资企业看中,被挖到其公司担任财务部部长。
待遇好,工资高,这回张茵应该会踏实工作了吧?然而事实证明,她依旧没有停止拼搏的脚步,很快她又一次辞职了。
放弃如此高薪的工作,家里人很是费解,尤其是她的父亲,听到她要辞职的消息后,连忙打电话让她要好好考虑。
然而张茵是一个认定了就要往前冲的人,当时的她已经找到了商机,而且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所以面对家人的劝阻,她并没有屈服。
那么,张茵看中的商机是什么呢?
转战香港,做起了“收破烂”生意
在深圳工作期间,她去了一趟香港,这次她是带着任务的,她的任务便是去香港收购废纸。而也正是因为这一场意外的出行,让她找到了商机,从此开始了她的“废纸大王”的人生!
她了解到,由于当时国内的森林资源比较匮乏,这影响了我们造纸业的发展,比如速生林建设就非常落后,生产出来的纸张的质量和发达国家或者地区根本没法比。
而此时她还遇到了她在这个行业的“启蒙老师”,那便是辽宁营口造纸厂的厂长高万宝,他给张茵介绍,国内在生产高档纸的时候,很大部分需要依靠发达国家或者地区的进口废纸或者其他原料。
听完高万宝的话,张茵心潮起伏,因为她从中发现了商机,如果能够把香港高质量的废纸转销到国内,那将会是一大笔丰厚的收益。
说干就干,在香港做了一番深入调查后,她回到深圳便递出了辞呈,拿着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三万块,就头也不回地去了香港。
1985年,在香港张茵顺利注册了自己的公司,这间名叫营港深纸品收购公司,也将会是她接下来几年需要拼搏的地方。
刚开始的时候,张茵一股冲劲,然而接连遇到几件事情,却让她的信心大打折扣。
原来在香港“收破烂”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很多时候,她收回来的废纸都是被人“动了手脚”的,里面洒水、放砖块的事情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口碑。
所以吃了几次亏后,她开始严格标准,时不时会查验一番,一旦发生洒水增重等情况,就会拒绝收购。渐渐地,她的口碑也出现了回暖,许多商家也纷纷找上门来合作。
然而零洒水的做法给她带来了好口碑,却也给她带来了麻烦,当时的黑帮“三合会”就因为张茵破了“行规”被惹怒了。
虽然说“收破烂”是比较底层的工作,“三合会”却并没有放过任何赚钱的机会,他们甚至是垄断了这个行业。
他们转卖给收购商的纸张大多数都是有洒水增重的情况,许多商家迫于“三合会”的淫威,很多时候就会自认倒霉就收购了。
但张茵却并不“买账”,扬言如果洒水超过15%,那这些废纸就不收了。但当时的“三合会”转卖的废纸洒水量却高达30%,所以张茵怎么也没有回收“三合会”的废纸。
因为张茵坏了“行规”,“三合会”咽不下去这口气,决定要好好教训一下张茵。很快张茵就收到了来自“三合会”的威胁,恐吓信、骚扰电话,甚至是当街拦人放狠话每天都在上演。
遇到这些事情,说张茵不害怕是假的,但她却也并没有因此屈服,她打电话报警,人身安全得到了保护。不过虽然得到了警方的保护,但她的生意却也开始走下坡路了。
原来受到了“三合会”的威胁,其他“收破烂”的小商贩都不敢把废纸卖给张茵,张茵的事业也因此出现了危机。
不过她很快就调整了过来,亲自下场,主动去找当地小商贩,和小商贩们打起了“感情牌”,并且给出承诺,会给他们一个满意的价格。终于是在一番努力过后,张茵解决了货源的问题,而她的事业也恢复了正轨。
就这样在香港拼搏了四年,她的公司经历了从初创阶段向大型企业的转变,逐渐崭露头角,最终成为香港最大的废纸出口巨头。
同时,在这段时间里,她也遇到了终生的伴侣,这位就是她未来的丈夫,刘名中。当时的刘名中虽然是一名牙科医生,但是后来在张茵的事业宏图中他也出了不少的力。
其中在美国拼搏的那段时光,正是丈夫刘名中的相助,张茵才克服了一道又一道的坎,为后来开办玖龙纸业打下了基础。
至于他们为什么会去美国,这还得从他们在东莞建厂说起。
突破废纸回收瓶颈,夫妇二人成功开办玖龙纸业
在香港大获成功之后,张茵又把目光转移到了内地,她意识到,仅仅是回收纸张是没办法得到更大的发展机会,于是她开始了调整运营方向,从单纯的回收,转变为回收、造纸、再销售一条完整产业链。
因此,1988年,她在东莞进行投资并建立了自己的第一家造纸厂,这就是东莞中南纸业。
刚开始的时候一切顺利,然而随着发展,她发现国内的市场太大了,在香港回收的纸张终究是不够,而且是远远不够。
一时间,企业发展也受到了限制,该如何突破瓶颈呢?
张茵夫妇找到了一个解决方案,那就是把目光放大、放远,既然香港没办法满足,那么可以再找其他可以满足的国家或者地区。一番调查过后,他们把目光锁定在了美国。
当时的美国每天消费的纸张是巨大的,而且鉴于他们制作的纸张质量比较高,所以是完全满足中国造纸业的需求。
避免商机在手上流失,夫妇二人在1990年踏上了美国的国土,开始了他们在洛杉矶“打工”的时光。
因为是外国人,他们人生路不熟,也没有找到对接货源,夫妇二人没有放弃,而是一点点摸索,挨家挨户询问。终于付出有了收获,他们迎来了事业的又一次开花。
随着市场被打开,一年间张茵就收购了本土两家废纸回收厂,到了后面,张茵更是拥有了七家打包厂以及运输企业。
每年经过张茵手的,从美国运回来的废纸高达百万吨,很好地缓解了国内用纸的短缺。而张茵也乘着东风,一跃成为杰出企业家,更是被美国有名杂志评为“废纸大王”。
尽管事业上已经取得相当大的成就了,但是张茵依旧保持着冲劲,她认为回收、造纸、销售这一条产业链,如果他们只集中在回收这一步是没有办法长久维持企业发展的,他们应该寻找更多的可能。
在维稳企业发展的同时,也能开发更多的赚钱领域。那该怎么做呢?
很快,到1996年,一个“商机”就出现在了张茵面前,那就是高级牛卡纸的制作,这在国内的需求与日俱增。
知道这一消息后,张茵当即拍案就要干这个,于是就这样,玖龙纸业这个被投资1.1亿美元的企业出现了。
事实证明张茵的目光是独到的,仅仅是过了几年,玖龙纸业就发展成了国内牛皮纸制造的行业大佬。并且到了2006年更是成功在香港上市,而张茵也因为坐拥270亿的财富成为中国第一女首富。
然而福祸双行,这个龙头老大在短短两年后却迎来了巨大的危机,差点就在行业消失了,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舆论压力来袭,沉着应对“死里逃生”
2008年,金融危机来袭,一时间许多企业沦为了陪葬品,而玖龙纸业在这场危机中也是艰难求生。
原本高价的牛卡纸突然价格暴跌,不得已被迫挤压在仓库,损失惨重,更是让企业一下子跌入了谷底,出现了负债123亿港元的悲惨局面。
很多人看中时机,打算一举收购,然而并没有成功,因为张茵又绝地反击了,在经过一系列的操作之后,终于在2009年摆脱困局,让玖龙纸业死里逃生。
然而这件事情只是开始,接下来玖龙纸业还会遭受接二连三的打击。
在此期间,张茵陷入了“提案门”,众人因此给她戴上了“为富不仁”的帽子。事情发生在2008年,在政协会议上张茵提交了自己的提案,这本来也没什么的,坏就坏在她提案的内容,让人解读出了不同的意思。
包括她提出的希望能够减轻富人税负,以及修改新的《劳动合同》等,这无一不引起众人的质疑,认为她不为大众发声,反倒是维护起富人的利益了,这不就是在拉大贫富差距吗?
如果这事还不算令大众反感,那么接下来另一件事情,却是牵动了许多人的神经。同年,有一则报告把玖龙纸业推上了风口浪尖,更是把玖龙纸业和“血汗工厂”扯上了关系。
原来遭遇了金融危机后,玖龙纸业为了保住企业,采取了一系列的紧缩政策,其中就要减薪一项。那时的工人被大幅度减薪,有的人披露,他们累死累活一个月,竟然只有1400元一个月。
这个消息被有心人听到,深入调查做成报告,并在社会上公示。而玖龙纸业企业形象因此受损,社会上的骂声纷至沓来。
见过大风大浪的张茵,面对这样的困境也差点没有挺过来,所幸丈夫一直陪伴在身旁,给了她无限的勇气与信心,她才得以在这场舆论风潮中冷静了下来。
她积极反思并且寻求解决方法,她知道自己在劳工待遇方面确实做得还不很好,所以她经过思考,也为了企业能够继续发展,及时给员工涨薪,回到了原来的水平。
其实员工为你的企业拼死拼活不就是为了钱,现在既然钱的问题解决了,那么一切危机都能迎刃而解。
经过这些打击过后,张茵又再一次“成长”了起来,而企业也得以继续有序地运作下去。
多年过后,回忆当时那段“被针对”的时光,张茵脸上并没有阴霾,反而笑笑地说,“感谢有这样一段时光,不然我也不会明白了许多道理。”
商海浮沉多年,张茵可以说是载誉而归,而对于巨额财富,张茵并没有“死守”,而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积极做起了公益事业。
多年来,张茵和玖龙纸业先后捐款数额巨大,像2010年玉树地震,就捐出了1500万元。而在疫情期间,她又为湖北捐出了3000万元人民币。
写在最后
有人说,张茵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功,是因为她抓住了机遇,这似乎把张茵如今的成就都归功于了侥幸。
确实,一个人能够成功,很多时候是需要靠运气的,但是抓住了机遇,却没有一定的实力做支撑,或许会达到一时的成功,但是想要让企业持续平稳地发展下去却并不容易。
所以说,张茵的成功除了运气之外,也和她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品质脱不了关系。
如今,年过六旬的张茵依旧在商场上占据了一定的地位,也希望她未来的商业之路能够过得平顺。
好了朋友们,看完了张茵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吗?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